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两岸故宫共迎九十华诞 台北故宫推出文物特展

2015年10月14日 09:53 |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 

  2015年10月10日,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的院庆日,位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推出“石渠宝笈”“清代万寿盛典”等一系列大展“晒家底”,与此同时,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推出了“天保九如——九十年来新增文物选粹”以呈现历年陆续入藏之器物、书画与图书文献珍品,共庆九十华诞。“天保九如”的展览名源自于《诗‧小雅‧鹿鸣之什‧天保》,其中运用九个“如”字,串连起山川日月、松柏冈陵等等象征天地灵佑、德寿绵长的意象,表达真挚的祝福。“看展览”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展品,以餮读者:

  

  “天保九如——九十年来新增文物选粹”由“书画”“器物”“文献”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书画”部分精选历代文人雅士的传世名作,尺幅之间,探索文人雅士的时代观感;“器物”部分跨越六千年历史长河,铺展出社会变迁与艺术信仰的壮阔图景;“图书文献”部分让智慧结晶无远弗届。

 

  书画:体悟生命的彷徨与绽放

 

  此次特展精选历年接受捐赠及购藏的书画藏品24件,其中包括早年散佚民间的清宫旧藏书画名迹,清宫较为匮乏的明末遗民、扬州八怪的作品以及迁台后重要书画家的精品。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北宋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

 

北宋 苏轼 黄州寒食帖(局部) 34.2 x 199.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购藏于1987年

北宋 苏轼 黄州寒食帖(局部) 34.2 x 199.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购藏于1987年

 

  此件为限展作品,展出期间为2015年10月6日至11月16日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子(点去)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雨(点去)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 。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帋。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右黄州寒食二首。

 

  北宋文豪苏轼(1037-1101)在文学史上,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史上,他与蔡襄、黄庭、米芾并称北宋四大家。元丰二年(1079)苏轼谪居黄州(湖北黄冈),第三年四月的寒食日,有感于季节更替,生活困乏和仕途挫折,作《寒食雨二首》,其后书成此卷。苏轼诗中波澜起伏的情绪,已然转化成笔下纵横流转的墨沈,攲侧错落、跌宕生姿。

 

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

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

 

  此卷由宋至今,流传九百余年,后人誉为苏轼存世最好的书迹。黄庭坚于大观四年(1100)阴历九月前为此卷作跋,字体之大,超过东坡诗文,虽自谦“无佛处称尊”,然实百代争胜,双美并具。

 

元 吴镇 嘉禾八景之春波烟雨 卷 共37.5 x 566cm,张维桢女士1995年捐赠

元 吴镇 嘉禾八景之春波烟雨 卷 共37.5 x 566cm,张维桢女士1995年捐赠

 

  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山水学五代巨然,墨竹宗文同,能融会前人所长,树立 一己风格。善于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

 

  作品描绘了位于嘉兴附近八个风景胜地,分别为“空翠风烟”、“龙潭暮云”、“鸳湖春晓”、“春波烟雨”、“月波秋霁”、“三闸奔湍”、“胥山松涛”、“武州幽澜”合称为“嘉禾八景”。全作布局简略,所绘景物皆依嘉兴山水实地勘画,旁更以文字标记八景所在之寺庙、湖石、亭桥等。

 

  如图“春波烟雨”景中有“双湖桥”、“五龙庙”、“真如塔”等。用笔不多,气韵古朴,表现了大自然宁静典雅的情调。卷首吴镇草书题识,款署至正四年(1344),时年六十五岁,为中晚年之作。画幅右下方有千字文第七五三“渠”字编号,为项元汴(1525-1590)旧藏。

 

宋 朱熹 易系辞 册 本幅尺寸均36.5 x 61.8cm(十四开),林宗毅先生捐赠于1983年

宋 朱熹 易系辞 册 本幅尺寸均36.5 x 61.8cm(十四开),林宗毅先生捐赠于1983年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人称考亭先生。他所著的《四书集注》,阐述孔子学说,成为南宋的官学与士子科举必读的书,影响近八百年来的中国思想。

 

  本册所书内容节录自《易经》的《系辞》上、下传及《说卦传》,共十四开,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墨迹,经元明两代藏家之手,于清乾隆时期入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为流传有绪之作品。每行仅书写二字,结体上重下轻,笔势深沉而迅速,大有快剑斫阵之势,字字筋骨突出,强健有力, 笔画墨色黝黑,时而又现飞白,精神显得格外奕奕,为古代传世大字书法中之佳作。

 

  器物:审美的历史

 

  青铜与玉器方面,1928年河南安阳殷墟正式发掘,近九十年的考古发现,大幅改变我们对早期历史的认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商周铜器到汉代玉器,补阙了正史、探求了习俗。陶瓷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清宫旧藏宋代白瓷、青瓷及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的寄出上,增加了日用瓷器的收藏,瓷器也成为了文化的传播者。在文房珍玩上,此次展出的明代戗金、宋代剔犀均为新增的漆器品项,以呈现中国漆艺丰富的一端,而民国名家印章的展出则反映民国初年人文荟萃的盛况。

 

曾姬壶 战国早期 通高78.3cm器高68.8cm腹深55.8cm

曾姬壶 战国早期  通高78.3cm 器高68.8cm 腹深55.8cm

 

  这是一对带盖圆角垂腹方壶。体呈椭方形,微侈口,长颈、垂腹、方圈足,颈部有一对顾龙形耳。盖呈盝顶形,上有四个S形钮。颈 部饰仰叶纹及两条蟠虺纹饰带,腹部以“十”字形凸带分成八个区间,上部四个区间填饰蟠虺纹,下部四个区间素地无纹。两壶器

 

  口内壁铸有相同铭文五行三十九字:“唯王廿又六年,圣走亘之夫人曾姬无恤,吾安兹漾陵蒿间之无匹马,用作宗彝尊壶,后嗣用之,职在王室。”

 

  铭文记述了在楚宣王之二十六年(公元前344年),楚声王的夫人曾姬无恤为自己在漾陵蒿间选择葬地。《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声王即位六年(公元前402年)为盗所杀,是曾姬无恤早年丧偶,晚年自知不能与楚声王合葬,因此制壶为铭记录独葬之处,其用意是希望楚王 室不要忘了祭祀她。壶铭字体属于典型的战国楚系文字,铭文内容具有史料价值。

 

  曾姬无恤壶相传为1932年出自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后为刘体智先生所藏。该壶的制作年代明确,造形生动,纹饰繁缛,器物体积巨大,气势雄浑,是东周楚系青铜器的代表作。

 

清 康熙 墨地素三彩四季花鸟瓷方瓶 高51.2cm深49.8cm口径15.1cm

清 康熙 墨地素三彩四季花鸟瓷方瓶 高51.2cm深49.8cm口径15.1cm

 

  方瓶,圆撇口、长颈、平方肩下折,长筒型器身,平底。上圆下方器型,取琮式瓶天圆地方的造型概念。平底心有四方脐,内有透明釉下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款。字体笔法随性,为康熙时期民窑的作品。器内施白釉,高温素烧后,在无釉素坯的外壁上以

 

  焦墨钩勒、点画纹饰轮廓,再填绘绿叶,黄、紫色夏荷,秋菊,芙蓉等四季花。素坯留白作梅花,并有蝴蝶、鸟雀穿梭其间。花叶色彩分明,釉色分浓淡,使纹饰有阴阳向背的层次感。细心避开纹饰,填入匀亮如漆的墨地。彩上再罩一层透明乳白铅釉。此类高 温素坯上低温铅釉的作品,为康熙时期素三彩的特色(素三彩,釉色以黄、绿、紫、白为主,偶尔也加红、蓝色)。

 

  本件文物的典藏号为“中日瓷”,为1950年日方归还文物之一。

 

明 嘉靖 戗金彩漆福寿乾坤纹八瓣式大盘 高4.2cm盘径34.2cm足径26.5cm

明 嘉靖 戗金彩漆福寿乾坤纹八瓣式大盘 高4.2cm盘径34.2cm足径26.5cm

 

  八瓣式盘,褐漆地,器底中央阴刻填金直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以戗金勾勒文样,纹饰内填彩漆,红、绿、蓝、褐、白、黑等,色泽沉稳,刻画仔细,漆面打磨细腻。盘缘分八区,每一区中央为山石,两侧各延伸一折枝花卉,花上饰珊瑚、象牙、钱币等杂宝八种,共两组。

 

  盘心则作三把展开的折扇,黑、红、褐色的扇骨上,饰枪金梅枝,有如陈设真实的折扇。三扇面分别以乾坤双龙、万寿双凤、松竹梅鹤为纹饰主题,运用干、坤二卦,盘长、寿字结,或将树枝转折作福、寿字形,物象描写细致规整,是明 代嘉靖典型文样的组合模式及母题。院藏漆器以明清雕漆为主,明代彩漆及戗金技法流行。

 

  图书文献:字词篇卷无远弗届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善本图籍暨文献档册约六十万件,就文物总量而观,最称宏富,诚为世人研究古籍版本、档案舆图以及佛教经典的殿堂。此次展出的包括流离归复之清宫旧藏文物,宋、元以至民国初期版刻古籍善本,名家著作手稿与日记书简,宗教典藏,东、西方绘制之古舆图以及台湾早期地契文书。

 

京杭运河图(局部) 清 康熙雍正年间 78.6 x 2050cm

京杭运河图(局部) 清 康熙雍正年间 78.6 x 2050cm

 

  京杭运河图,绢本彩绘,长卷,上东下西,卷首起自杭州湾,卷尾止于京师西侧八达岭长城一带山脉,以京杭运河行走路线为主体,详绘全线的河道、山脉、泉源、湖泊、阐坝、河堤以及沿线的府县城镇、名胜古迹等。无图题,亦未注出绘图人及绘制时间,然按图中海面加绘水波纹,”仪真县”未改名”仪征县”,以及呈现的中运河工程,图上可见卢沟桥等,推测绘制时间当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至雍正元年(1723)间。全图采传统山水画法,形象逼真,色彩鲜丽,采俯视角度精妙写实地描绘出自然及人文景观。

 

  本图忠实地反映清康熙间运河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全图不但绘制精美,更难得的是呈现了运河全图,内容则包罗万象,如漕船从杭州航至北京全程,有时张帆、有时收帆,遇见险滩更以人力拉纤前行,河道、湖泊纵横交错,闸坝、河堤(湖堤)、城镇、古迹、名胜、兵营、山势等既详且精,可说是清代运河图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宋 章如愚编 新刊山堂先生章宫讲考索 宋刊巾箱本

宋 章如愚编 新刊山堂先生章宫讲考索 宋刊巾箱本

 

  南宋章如愚编撰《新刊山堂先生章宫讲考索》,又称《山堂考索》、《群书考索》。章如愚,字俊卿,婺州金华人,宋宁宗庆元间进士,生卒年不详。因上书陈述时政,得罪宰相韩侘胄(?-1207)遭罢黜,归乡讲学山中,门人谥山堂先生。

 

  《山堂考索》原刻本分十门,一百卷,以地干分十集。今通行版本乃经宋吕中增广重编,分前、后、续、别集共四十六门,二百一十二卷。院藏此本为南宋书坊为营利鬻售,据增广本刊印的巾箱本,仅以后集“官制门”一集十卷,共十册,佯充全书。第一册末 有袁克文(1889-1931)手书题记及《春日杂诗之一》。袁克文为袁世凯次子,熟读诗书外,颇精书法,亦爱好。

 

新刊校定集注杜诗 唐 杜甫撰 宋 郭知达集注 沈仲涛先生捐赠

新刊校定集注杜诗 唐 杜甫撰 宋 郭知达集注 沈仲涛先生捐赠

 

  《集注杜诗》系诗圣杜甫(712-770)诗作之论注解析,即《天禄琳琅书目》初编卷三宋版集部著录之《九家集注杜诗》,同为宋宝庆元(1225)年广东漕司本,又为《四库全书》据以著录本,系一传世稀见刊本。台北故宫所藏此帙源自清末著名私家藏书常熟瞿氏 铁琴铜剑楼旧藏,抗战时沈仲涛先生购藏研易楼,尔后捐赠。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局部) 清嘉庆十六年 130 x 31.7 cm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局部) 清嘉庆十六年 130 x 31.7 cm

 

  图题“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据图右识文,记“乾隆丁亥年(三十二年,1767)间,余姚黄千人(1694-1771,字证孙;其祖父为黄宗羲,父亲为黄百家)曾为天下舆图,其中山川疆界都邑封圻,靡不星罗綦布,如指诸掌”,但“此图久经镌版行世,兹特刻为屏幅”。全图由八块图版拼合,且图稿系就余姚黄千人的旧图增补而成。

 

  图中注记“全图内每方寸百里”,但并未画方网格;识文中有图例示意。全图涵盖的范围相当辽阔,东起朝鲜半岛,西至葱岭,北达黑龙江,南抵南海诸岛;但主要仍是在描绘清代中期疆界的自然环境及行政区划,兼及长城与各关卡等建置;沿海诸岛屿配合文字标示名称,其中台湾岛上注记“东去俱番界人迹不到,府境南北长二千八百四十里,东至大山番界五十里”,西部则绘出当时府、县的行政区划。图面左上略为缺损,但依稀可辨若干文字描述各国状况;图中对于行政区划、山川、海岛及长江与黄河两大河流的描绘,从源头到出海口相当完整。黄河河源绘制于鄂灵湖、查灵湖及星宿海一带,与实际河源相近;但长江源承袭错误的陈说,以岷江为其源头。

 

明 祁彪佳 撰 守城全书 明崇祯间著者稿本 29.3 x 18.6cm

明 祁彪佳 撰 守城全书 明崇祯间著者稿本 29.3 x 18.6cm

 

  本书原为黄裳旧藏,后由本院购得,故前有黄氏题记、钤印。 《祁忠敏公日记》崇祯十一年(1638)底即有拟议辑书之语,此后便屡记此事,黄氏题记已罗列甚详。唯细检《日记》,实不止黄氏所举之数。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两岸故宫 共迎九十华诞 台北故宫 文物特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