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屠呦呦获奖的启示

2015年10月15日 16:15 | 作者:曹洪欣 | 来源:人民政协 网
分享到: 

  从屠呦呦研究员平时的言谈举止、言传身教,到获奖后的感言,都真正体现了一名科学工作者的大家风范。

  连日来,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我国医学科学界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笔者和屠呦呦研究员共事8年,一幕幕往事浮上心头。

  2003年非典流行之际,笔者调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任院长(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上任后不久拜访屠教授,感触最深的是她对中医药事业的深厚感情,特别是对中医药防治突发传染性疾病、青蒿素的深入研究直言不讳、见解深刻。在以后的交往中,她从没谈过自己生活中的困难,而对青蒿素研究、学科建设以及中医科学院发展坦诚建言,常常一针见血。如她十分关注青蒿素耐药性问题、青蒿素拓宽治疗病种研究等。由于她总是对工作提出有见地的观点,所以我很敬佩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常主动征求她对我们工作的意见,时有意外收获。

  2009年,经中药所推荐、专家评审,屠呦呦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并经专家论证,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中药新药研发大平台项目中,资助她开展青蒿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2011年她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时,恰好笔者赴美国哈佛大学参加中美健康峰会,深刻感受到拉斯克奖在美国医学界的重要地位。

  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奖并非偶然,凝聚着她几十年的心血和同道们共同奋斗的结果。在笔者看来,奖项的获得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首先中医运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理论与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从《神农本草经》青蒿杀虫、《肘后备急方》青蒿治寒热诸疟、《本草纲目》青蒿治疟功效的记载,到《圣济总录》治疗瘅疟的常山饮(常山、青蒿、乌梅、甘草)、《丹溪心法》截疟青蒿丸(青蒿、冬瓜叶、官桂、马鞭草)等方剂应用等,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是把青蒿作为治疗疟疾筛选药效物质基础的理论依据。其次是《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阐明青蒿水渍炮制方法,为青蒿素实现低温提取方法的突破提供方法支撑。二是充分体现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精华、发展中医药的有效途径之一,从青蒿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适应症更加明确、对疟原虫杀伤率显著提高,对疟疾防治作用更加凸显,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推广。三是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巨大贡献,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四是充分体现了科学家作用的有效发挥、团队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和国家科技繁荣进步是产生世界水平创新性成果的关键。

  如今,大家都分享着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自豪,笔者认为,更应该多琢磨屠呦呦研究员是怎样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应该从中吸取些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这三种精神:爱国敬业、传承创新、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不懈奋斗、勇于钻研的“钉子”精神。几十年来她紧紧围绕着青蒿素研究,从发现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素耐药性、青蒿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勇于跨越;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烛光精神。从屠呦呦研究员平时的言谈举止、言传身教,到获奖后的感言,都真正体现了一名科学工作者的大家风范。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屠呦呦 诺贝尔奖 启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