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八路军平原村落战的模范战例

2015年10月23日 15:32 | 作者:贾晓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5-10-22zx1001_P_1_335_2181_867_2532

  在宋庄战斗中取得胜利的二十二团战士

 

  抗战全面爆发后的1938年5月,中共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并迅速成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军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出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后,发现冀中平原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在战略上、经济上居于“粮仓”地位,更是向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供应农产品、培养战斗力的基地。因此他加强了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并选择冀中为1942年度的“主要作战对象”。

  日本华北方面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期间,主要是采用“分割封锁、由点到线到面”的扩展,实行“步步为营,波浪式的蚕食办法”。对此,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曾连续发出反“扫荡”紧急指示,要求冀中军民在精神上做好准备,并采取坚壁清野,划分活动区域,拟定分散活动方案,以及紧缩机关等措施。冀中军民根据上述指示,积极地进行了反“扫荡”准备。

  1942年6月初,日军开始全面“清剿”,并大力建筑据点、公路、挖封锁沟等。四处搜捕八路军在冀中坚持分散斗争的党、政、军工作人员,企图破坏抗日政权和各种群众组织,建立伪政权、伪组织。在此严重形势下,冀中区党委和军区,遵照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晋察冀军区的历次指示精神,分多路选择敌之兵力薄弱的地区,采用“高度分散、避实就虚、灵活穿插”的作战方式,利用地方武装做配合,坚决打破敌人的“清剿”。

  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第22团在民兵的配合下,以班、排为单位,分散活动在深泽、无极、新乐、定县地区,或依托村落,或利用地道,或隐蔽在路旁,伏击、袭击、迎击、阻击日伪军。6月8日,22团转移至深泽以北的宋庄。行军途中,他们发现周围日军各据点都增加了兵力,这说明日伪正准备出兵“清剿”。一到驻地,22团官兵便开始修筑工事:把路口堵死,把每个院落打通,迅速从村里到村外筑起了3道工事(均以房屋为依托,无野战工事),把宋庄变成了处处相连、交叉火力密布的防御堡垒。同时按照当时的作战原则,将该村的老弱妇孺连夜转移到了其他村子。

  9日上午,日军200余人向宋庄袭来。当这股日军距阵地只有30几米时,遭到埋伏在这里的22团官兵的奋起阻击。这股日军连续组织冲锋四五次,却丝毫没有夺取22团的一寸阵地,反而死伤惨重。

  不久,附近据点的日伪军赶到,到10时左右,兵力总数已达2000余名,他们将宋庄团团围住。

  11时左右,日伪军开始了猛烈的进攻。22团的战士们立即利用阵地优势大举还击,几名特等射手此时大展身手。一名战士用跪射的姿势一连打倒了7个敌人;另一名战士举枪接连将村西庙台上敌人的1个机枪射手和1个弹药手打倒了。还有一些战士在高层枪眼里故意晃动手巾,以吸引敌人向其射击,而特等射手们则利用低层枪眼瞄准,静中射动,击毙了不少敌人。当敌人成建制冲到墙根时,22团战士们就把一排排手榴弹投向敌群。

  日伪军见强攻不下,就调来重型野炮对22团阵地轰击。战至下午3时,第一、第二道防御阵地全被敌炮火摧毁,22团战士们不得不撤到第三道防御阵地。22团首长当即决定:第三道工事要坚持到天黑,然后待机突围;期间,各连队要充分利用宋庄的村落工事进行主动灵活的战斗。针对弹药大量消耗,22团首长提出“谁能节省子弹,谁就能坚持胜利”的口号,要求战士们做到敌人不进入火力圈不打,瞄不准也不打,发挥每一粒子弹的效能。

  至晚上18时,日伪军共冲锋了30余次,有几次已经冲入22团阵地。但经过反复争夺,22团官兵在消灭敌人300多人后,终于把敌人驱出村外。

  夜深后,筋疲力尽的日伪军暂时停止了进攻,点燃火堆,开始过夜。趁此机会,22团官兵分两路开始了突围行动。22团官兵在穿越火堆之时与日军巡逻哨相遇,他们用一阵快速的刺刀格斗迅速结果了敌人岗哨,以亡32人、伤41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后胜利突围,而宋庄战斗也成为抗战史上平原村落战的模范战例。

 

 

编辑:曾珂

关键词:八路军平原村落战 宋庄战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