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回眸“十二五”系列述评之开放篇

2015年10月25日 18:07 | 作者:王优玲 于佳欣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转型升级压力加大。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外贸结构优化 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

  “转型不是嘴上说说,是浴火重生。”中船澄西船舶(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学明深有体会。面对近年外部需求和国内成本的变化,公司谋划转型,从修理外国船只到替海外客户做海工改装船,利润有了较大提高。

  “现在把买来的不同专业模块集成在船上,以后要自己制作专业模块,利润还能再上台阶。”殷学明说。为了转型,中船澄西专门盖了培训楼,光专业焊工就培养了1000名。

  中船澄西的转型之路反映了“十二五”以来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

  为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从《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到《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从《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各项政策正在促外贸“优进优出”,促“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

  此外,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贸易方式蓬勃发展,2015年前三季度,跨境电子商务增速超过30%。“十二五”前四年,我国货物贸易年均增速为9.7%,高于全球同期4.2个百分点,货物贸易占全球份额由2010年的10.4%上升到2014年的12.4%。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说,“十二五”以来,我国出口主导产业从轻工、纺织、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向装备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的势头逐步显现,国际竞争新旧优势正在发生更替,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正在加快形成,我国正在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利用外资量增质优 双向投资并驾齐驱

  瞄准了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全球知名投资集团柏泰投资于今年7月投资点通科技,开始正式进军中国养老服务和移动医疗产业。

  “我对中国的增长前景表示乐观。”柏泰投资创始人兼主席沃特尔·巴特勒说,中国经济增速尽管在放缓,但仍在较高水平,将来还可能投资中国的IT基础设施、金融行业以及安防监控等领域。

  博泰集团的投资代表了外资企业在华投资意向。“十二五”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稳定发展,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成吸引外资主力军,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达到55.4%,高于制造业22个百分点。

  商务部数据显示,“十二五”前四年,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74.7亿美元,年均增长2.9%,2014年首次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机构超过2000家,研发、设计、物流等高端环节加快向我国转移。

  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对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创新: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取消外资三法确立的逐案审批制管理体制,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有重点地放开各产业领域,尤其是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

  ——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大幅减少限制性措施,限制外商投资条目缩减50%以上。

  ——建设、扩容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构筑制度创新高地,基本建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有效运行了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正在有序推进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目前,负面清单条目数已由上海自贸试验区2014年的139条缩减至122条,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服务、文化及社会服务领域的多项扩大开放措施全面实施。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这些经验正在全国逐步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已在全国推广27项,将继续推广28项,在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广6项。

  在“引进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走出去”步伐也不断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不断加深。“十二五”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由2010年的688.1亿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1231.2亿美元,年均增长15.7%,双向投资在2014年首次接近平衡。

  “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标志着我国从输出产品向输出资本转变。”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说,未来要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 多双边经贸关系长足发展

  “十二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国应变而动,用全球视野谋划国际经济合作新方略。

  一方面,我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机制建设,充分利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平台,成功举办了APEC北京峰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另一方面,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多边、双边、区域开放合作齐头并进。与瑞士、冰岛、韩国、澳大利亚签署了自贸协定,启动并全面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第二阶段谈判、中国-斯里兰卡自贸区谈判和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区谈判。在自贸伙伴不断增加的同时,自贸区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已生效的自贸协定大多数货物贸易自由化率较高,零关税产品税目及进口额占比基本在90%以上。

  此外,上合组织、泛北部湾、大湄公河、中亚、东盟东部增长区、大图们倡议等区域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有利外部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动实施“一带一路”,紧紧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人文相通,全面推进与沿线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到1.12万亿美元,占我贸易总额的26%;对外直接投资125亿美元,占我对外投资总额的12.1%,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643亿美元,接近总额的一半。

  同时,“一带一路”重大合作项目扎实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匈塞铁路等项目进展顺利,中白工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园区加快建设。这些项目促进了相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了就业和民生改善,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前景

  我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受援国内政的原则,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援外模式,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2011年至2015年8月,我国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累计援助820个成套项目,提供692批物资,一批援助项目得到了受援国和国际上的广泛好评。(完)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对外开放 全球经济 十二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