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湖南省政协机关部分党支部赴塘代村开展结对帮扶

脚量民情 心连民意

2015年11月06日 13:48 | 作者:刘敏婕 | 来源: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到: 

  在邵阳县白仓镇塘代村小学,崭新的白色教学楼前国旗飘扬,一群正在塑胶操场上体育课的孩子们主动要求给湘声报记者唱歌,并争先恐后地表达“我们可喜欢这所学校了!”

  塘代村是省政协办公厅2015-2017年驻村帮扶工作点,这所小学便是帮扶工作队进驻以后,利用暑假修缮一新的成果。

  11月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首提“精准扶贫”两周年之际,省政协办公厅保卫处、纪检监察室、机关党委办、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研究室理论处、新闻信息中心、湘声报社、文史博览杂志社等8个党支部,由省政协办公厅纪检组长钱胜带队,赴塘代村开展结对帮扶。

  看到省政协的扶贫成果,各支部成员十分兴奋,尤其是曾经来过的同志纷纷拍照,不停感慨“这完全不是几个月前的样子了!”

  “脱贫关键要发展产业”

  “每年能有多少收入?”“能不能领到养老金?”“最希望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可以及时向扶贫队反映”……

  11月5日,在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带领下,省政协机关8个党支部分头进村入户,探访本支部的帮扶对象。

  钱胜来到村民何东升家中,看到不少村民建起了新房,而何家还是老旧的黄色土砖房,用木板和塑料布糊着窗棂,家中阴暗潮湿。

  61岁的何东升皮肤黝黑,近年来因腰椎盘突出日益严重而“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不能外出打工,只在家养了两头耕牛。

  “有什么不需要重体力的项目吗?”钱胜双手向何东升递上慰问金,转身问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唐军。

  唐军告诉他,帮扶工作队正在和一家农业企业商议引进肉鸽饲养项目。

  村民李爱国今年65岁,长期患病,已动过两次手术,大女儿患有尿毒症,家庭因病致贫。湘声报社支部成员勉励他树立信心,一起想办法,共度难关。

  每到一户人家访谈结束时,各支部成员都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叮嘱村民们有问题直接打电话。

  村民们的淳朴令大家感动。62岁的周解春希望能发展养殖,他实在地说:“不靠自己双手,一味等靠要的话,哪怕给1万元钱也会很快花光。”

  畅谈访贫感受

  进村入户探访结束后,各支部的同志集合进行座谈,分享了各自的访贫感受。

  塘代村距离邵阳县城15公里,自然条件较差,村庄分散凌乱,产业发展落后。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715元,其中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有613人。

  省政协机关结对帮扶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机关各支部重点帮扶一户、指导帮扶3-4户。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一个增收项目。

  今年以来,省政协机关多个党支部已经单独赴塘代村开展结对帮扶,此行是首次集中较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总支的结对帮扶对象是村民唐高雄,他的3个孩子正在上技校,是典型的“因学致贫”。

  在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唐鸿君看来,唐高雄一家“正处于爬坡的最困难阶段,把这一关翻过去就好过了”。他们将为唐高雄的儿女寻找合适的助学和就业机会。

  文史博览杂志社指导帮扶一户家中有尿毒症患者的农户,社长杨天兵表示,要让帮扶对象脱贫,还需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

  不能停止的扶贫思考

  在塘代村小学,学生们雀跃地围着支部成员们聊天。四年级的李佳怡告诉大家,她以前在隔壁村上小学,父母看到村里修缮一新的学校后,这学期又将她接了回来。

  大家了解到,像李佳怡这样转回村里读书的孩子不在少数。今年上学期,塘代村小学还只有20名学生,现在已增加至百余名。

  “这里以前都是泥巴,还有好多石头,容易摔跤。”李佳怡说,现在体育课可以打羽毛球、踢毽子了,再也不怕受伤。

  在省政协办公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帮助村里建起来的油茶基地,各支部成员们看到640亩山地上都种植着油茶苗。在他们眼中,漫山的绿色小苗代表着着村民致富的希望。

  在塘代村农村危房集中连建点,数栋楼房正在紧张施工中,这是为村里的30户无房户和D级危房户而修建。得知村民们有望在春节前入住,支部成员纷纷点赞。

  此次的访贫慰问只是开端,切实而有针对性的帮扶还在后头。走在回程的山路上,各支部成员没有停止思考,纷纷讨论着如何才能“因户因需”,让帮扶对象尽快脱贫致富。

  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感知民意,用真情化解民难,这就是省政协机关各党支部在塘代村开展结对帮扶的真实写照。

编辑:薛鑫

关键词:湖南省政协 湖南省政协机关 结对帮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