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 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全国政协“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上)

2015年11月09日 09:4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明确了“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教育部门及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在推动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水平方面取得新进展,但还存在高校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高等教育发展不协调、分类管理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如何办出特色、提高水平仍然是一个要着力解决的问题。11月5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问题协商座谈。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委员发言■■■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

  高校要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

  5至9月,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赴陕、鄂、吉调研。大家为“中国速度”成就高等教育大国而振奋,这是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实现的目标;同时更深感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即将迈入普及化过程中,办出特色水平,刻不容缓。高等教育宏观上看是质量问题,实质反映在结构失衡。

  一是西弱东强的区域结构。占半壁江山的西部12省,高校不足1/4,特别是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大学更少。西部高校中央财政投入少,自身造血又不足,办学能力落后。

  二是“千校一面”的办学类型结构。有的院校急功近利“专升本”,有的追求“学院”更名“大学”等。究其原因,多是分类不清,盲从于指标堆砌的所谓“一流”。评价标准和资源配置看重的是数量规模等显性指标,未与质量、贡献挂钩。

  三是不接地气的学科专业结构。“十三五”期间,转型发展的新需求凸现,渴求人才,也急需学科支撑。但调研中没有一省能对未来人才需求作出预测,更奢谈经费支持新兴学科。

  四是脱离实际的人才知识结构。目前人才培养总体方案没有系统性、本质性改革,创新教育缺少思路,实践育人缺乏条件。国家没有法律强制,社会不愿协同育人,学校缺乏动力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何来保障?

  人力资源,关系着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为此,建议:

  针对区域结构,对中西部高校精准发力。一是“十三五”期间,加大中西部“一省一校”工程倾斜力度,深化办学自主权改革,卸下穷省办学水平低的包袱。二是明确差异性区域布局,指导高校准确把握国家战略、区位优势,办出特色。三是抑制人才流失,重点做好引才育才、留才用才,下决心把像“长江学者”这样的人才计划集中用于支持中西部高校。四是把办出特色、提高水平作为东西部对口支援的关键,切实落在实处。

  针对办学类型结构,加强分类评价、分类指导,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过度功利的评价体系,标准要区分“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赋予不同定位的高校同等地位。评价要突出特色水平,“重绩效”、“重贡献”,并依托第三方评估,形成多元评价。要改变政府完全按学生规模拨款的方式,提高生均经费标准,更应依据特色水平、贡献绩效配置资源。

  针对学科专业结构,加强高校与产业、行业、企业深度结合。要研究国家、区域产业发展,预测人才需求。通过政策导向、倾斜投入,倒逼高校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行业企业要主动参与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

  针对人才知识结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政府要在顶层上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支持力度,形成系统方案。高校要深化人才培养、人事、科研、院系管理综合改革,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真正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让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让学生从知识接收者转向自主学习者。社会要在产学研合作和实习实践机制上求创新,形成全社会育人的制度突破和文化氛围,共同培育经得起社会考核的人才。

  全国政协常委,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

  改革支持方式优化评价体系

  过去20年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程有两个重要特征,即项目驱动和指标牵引。这种项目推动和指标牵引的发展模式,不仅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也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并为一些发达国家所借鉴。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发展模式的不足也在逐步显现,主要表现是:

一、 高校办学出现同质化趋势。高校围绕各种专项计划和评价指标长期激烈竞争,压缩了高校自主办学空间,导致高校办学出现同质化趋势,使得高校很难结合自身传统优势和社会需要,专心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 高校办学出现功利化倾向。高校之间围绕专项计划和办学指标的激烈竞争还直接影响着校内的学术评价体系,导致高校“重科学研究,轻人才培养”,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不利于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

  为此,建议:

一、 整合专项计划,强化综合支持。“211”、“985”工程等综合性专项的支持对一批重点高校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总结相关经验,进一步整合专项计划,强化对高校的综合支持。同时提高高校在经费使用上的自主权,使之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特点,相对自主规划经费用途,并可以按照建设周期来考核经费使用的进度和成效。

二、 延长评估周期,优化评价体系。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改革评估方式,强化综合评估,延长评估周期,优化评价体系,尤其是应该科学地区分投入和产出指标。可以借鉴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大学管理制度,建立与校长任期相对应,与学校下一轮获得的投入相关联的综合评估制度,使得高校可以在一个建设周期中,专注于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特色高水平大学 高校人才培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