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时代丰碑 矗立潮头

——记李延声画作《矗立潮头———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2015年11月23日 10:08 | 作者:胡立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李延声画作《矗立潮头——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全国政协委员李延声画作《矗立潮头——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1916年9月15口,孙中山观钱塘江大潮,革命的洪流激荡着他的灵感,孙中山写下了“猛进如潮”的题词,此句制匾悬于海宁观潮亭,至今犹存。而早期传与其同时所题写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警世名言,则长期存疑。多年来不少文化学者,如周幼瑞、张晓东、张忠诲、余齐昭等人,力图考证源流。通过史料的不断挖掘,逐渐梳理出此句应为孙中山于1920年下半年在上海应黄文中所请为其《日本民权发达史》一书所写题词的结论。


伟人的智慧总是令人追思无限。尽管岁月的车轮又驶过了一个世纪,但关于孙中山这句传世良言的故事却仍在继续。从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引用孙中山“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名言。孙中山精神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识。


近百年后的今天,巨幅人物画作品《矗立潮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得以呈现。这幅高2.16米、长7.09米的水墨人物画,描绘了岿然站立在惊涛骇浪边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形象,庞大的画面整体以黑、白、灰为基调,人物外形的线条刻画遒劲精炼、造型挺括,大色块重墨着笔的人物形象与枯笔焦墨写就的岩石及氤氲淡墨显现的汹涌波涛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翅于海面上的5只海鸥与涌动的海潮使画面立时生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和运动感。画作的作者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艺委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李延声。


这幅作品是李延声继其历史人物题材巨制《正气篇》、《魂系山河》后,又一历史人物题材长卷《天下为公孙中山画卷》的第15部分。完成后的《天下为公孙中山画卷》将生动再现伟人孙中山一生波澜壮阔的革命事迹,包括海外活动、辛亥革命等典型事例,并且从时间和历史内容上看,该画卷亦是《魂系山河》的创作延续。


曾师从潘天寿的李延声,在艺术创作中主张强调“风骨传神”,注重人物肖像形与神的捕捉。作品《矗立潮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2米多高的尺幅使得画面人物形象甚至高大于常人,这一画面外部形式的选择筑基于广阔、浑厚的主题张力之上,使浩然正气、峭古凌风的人物塑造显示出了雕塑般的厚重质感。画幅左右两侧以仿古印刷体录写的孙中山名言文本,既与主体画面形成疏密对比,又使作品格调借由人物形象的探索与历史思想的钩沉熔铸于笔端。


一件优秀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必然是内容与形式的交互融合。毋庸置言,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创作,其价值内涵建构于作品从题材中重新注解的思想的光芒。如今我们可以说李延声对大尺幅创作驾轻就熟,却远不能用熟能生巧的概念掩盖其为支撑大幅创作所坚持的基本功训练及题材背后历史意义的深入开掘。《矗立潮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所呈现出的撼人气势,也正来源于这两点。


首先,是笔墨传统的深度积累。在李延声看来,要塑造笔墨精神就应培养笔墨的思维、笔墨的语言,所以,他多年的创作实践坚持用毛笔画写生、用毛笔画速写,锻炼毛笔的思维。20世纪的中国画,革新力度最大,成就最为显著的是人物画。然而在西画改造中国画,重视造型、强调写生的过程中,很多人相对忽视了对“笔”的把握。正是因为李延声有了对笔的自如掌控,才成就了其对于大尺幅创作游刃有余、排兵布阵的创作基础。


其次,是笔墨为时代立传的精神生发。众所周知,绘画不分中西,人物画最难,人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是任何自然对象所无法比拟的。虽然人是最有深度发掘可能性的对象,但人物画家得以深度发掘的前提必须是要关怀现实生活,或如鲁迅所言的直面人生。而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播正是李延声一以贯之的创作追求,他把弘扬民族正气、歌颂民族脊梁作为创作的灵魂,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作为创作的主旋律。


就作品《矗立潮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而言,作者认为孙中山强调的“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民生观”、“人本主义”等思想内核,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仍不言而喻。同时,祖籍中山的李延声曾在家乡中山生活过,对于从故乡走出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他更有一种特殊的亲切、崇敬之情。


作者在《矗立潮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中并置着动静结合的画面元素、浓淡干湿的笔墨运用、虚与实的空间处理及松与紧的节奏秩序,使得作品场面阔大却不空泛。而对于伟人孙中山形象的生动再现,作者在造型之外,强化了表现在头部、身体、衣着、动作中的人物的气质、个性、心理的表达等,以写意的塑造手法,鲜明地表现出孙中山的气度精神,寓意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奋力拼搏、矗立潮头的伟大目标,从而成就了画作形式力度与精神力度的双重结合。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李延声 《矗立潮头———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