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全国政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5年11月23日 10:1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委员发言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冯骥才:要有保护非遗的文化自觉


非遗是承载在人的身上、活态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总数过万项,基本查清中华大地上现存非遗家底。这些非遗已进入政府保护范畴。

然而,在社会转型、城镇化、产业化的冲击下,进入名录的非遗仍不能高枕无忧;其面临问题复杂,情况严重,并不断有新问题出现。如不积极面对,会有“得而复失”之虞。

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承人年龄老化,传承不能确保。二是环境急速变化,非遗载体在瓦解。三是生活改变,得不到下一代的文化需要。

为此建议:

一、 对非遗重新做全面调查,摸清底数。将每一项非遗目前的情况调查清楚,对已经确定的非遗进行一对一研究。目前全国85%以上甚至更多的非遗没有专家团队支持。我们的专家有责任去帮助非遗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二、 建立非遗档案。留存非遗的历史资料,如果将来复原也会有个依据。

三、 国家非遗所在村落一定要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国家传统村落不应只是景观好、建筑好、民居好,有祠堂、庙宇、戏台,还要有好的戏剧、民俗、民间文艺等。

四、 非遗保护重点放在省市级。我们调研时发现,一些省市级非遗选不到国家级就认为不重要了。而且省市级非遗保护大部分是松松垮垮,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地方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拨款不到位,甚至出现挪用现象。县一级的非遗多数被旅游化了。建议重点抓省市级非遗,各地要有保护非遗的文化自觉,要系统管理、系统研究,并出台系统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抢救保护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


目前,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青铜器修复技艺、古代钟表修复技艺、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等,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各项传统技艺日渐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危机凸显。

仅以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为例,目前就面临“人去艺亡”的严峻局面。一是现有文物修复专家年龄结构老化,并且存在退休以后不能返聘或返聘待遇较低的状况。二是近年故宫博物院为使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得以传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5名年轻人。但受户籍制度等政策限制,他们难以获得事业单位编制而成为故宫博物院正式员工,因此面临人才流失。三是古建筑修缮市场化以后,古建筑修缮队伍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不但很难保证故宫官式古建筑修缮工程应有质量,而且使传统营造技艺传承难以为继。四是古建筑材料供应市场上已经难以购得符合要求的优质传统材料,加上实施政府采购,按照一般标准控制经费,难以保证古建筑修缮所需传统材料的质量。

对此建议:

一、 在文物修复专家队伍稳定方面,合理制定文物修复专家退休返聘制度,按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退休标准,保障他们享有与付出相适应的待遇。

二、 在传统营造技艺人才培养方面,对于经过系统培养的文物修复人员,经过严格考核后,可以排除户籍制度限制,作为专业人才加以安排使用。

三、 在传统修缮技艺保护传承方面,改变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文物修缮企业的机制,制定使技术队伍相对固定、培训有保证、水平不断提高的制度。

四、 在传统修复材料供应质量方面,解决文物建筑修缮和文物藏品修复中的传统材料供应问题,扶植传统材料生产企业,同时强化质量管理及监督。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传统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