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韩方明:应允许中国安保公司武装作业

2015年11月25日 14:28 | 作者:韩方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韩方明

韩方明


近几日,中国公民海外遇害的消息令人痛心。先是樊京辉作为人质被IS残忍杀害,继而马里酒店爆炸中三位中国铁建的员工不幸遇难。


这不是特例,中国人在海外的风险以前有、现在有,今后也许有增无减。在中国人遍布世界、中国企业在世界各地经营的态势下,任何一个地方的政治风险,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纷争,都可能带来不测之风险。


军事打击治标不治本


对于首当其冲的IS,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授权有能力的国家予以打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也提出,建立反恐统一战线。而在中国民间,出兵打击IS或者出动特种部队定点清除杀害中国人的恐怖分子的呼声也不绝于耳。


是否出兵打击IS涉及方方面面因素,不可不谨慎。此举要考虑中国与美国、俄罗斯以及中东国家的关系,要考虑中国是否符合中国一向主张政治解决国际问题的原则,要综合分析国内外恐怖分子的活动。在具体操作时,更要考虑中国军队的远程投送能力和实战经验是否可行。


是否出兵,不是笔者探讨的重点。即便在军力强大的美国,学者们也开始反思是否可以用武力实现安定与和平。反恐,要治标,更要治本,根除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才是根本。这需要国际社会的持续努力。


对于中国而言,最主要的命题不是是否出兵,而是如何在全世界保护中国公民和中国企业的安全。2014年,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达到1.17亿人次,1451人在海外死亡。另外,中国海外劳务人员数量已达数十万人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扩展至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公民海外的死亡原因多种多样,有的遭遇意外,有的被绑匪杀害,有的在骚乱中丧生,直接针对中国公民的恐怖袭击并不多。比如说,马里的爆炸虽然三名中国企业员工遇难,但其目的不是直接中国人。


可以说,中国人在海外分布的范围广,风险多样化,在很多地区已经和当地人混居生活,靠军事手段只能震慑恐怖分子,并不能给带来长久的安全。相反,短期内还可能催生更多针对中国人的恐怖行为。


海外安全需要智库和安保公司


面对持续不断的高风险,中国领导人一直明确表示要保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海外利益,只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单纯靠涉外部门的外交斡旋远远不够,可能会让外交官们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也就是说,我国海外公民安全保护综合能力仍不能与所面临的威胁相适应。


要消除威胁,需要提前布局,防患于未然。当下,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容易冲动地做出决定,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淘金,风险意识太弱。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更多的企业要走出去,而不可忽视地是,一带一路沿线好多国家的政治风险很高,企业自身却认识不到,甚至有的企业想投机一把,火中取栗。对此,中国的涉外部门应该和智库、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鼓励企业购买智库产品,从而预估风险,科学合理的做出决定。


另外,也要鼓励中国非政府机构、民间智库走出国门,参与安全防范、预警、评估。在国外,这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和运作机制,随着中国智库建设升温,智库如何为企业走出去服务,为降低海外政治风险提供智力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世上没有绝对的安全,风险也是在频繁变化中。因此,即便走出去,也要时刻有风险意识和措施。比如说,要鼓励中国安保公司走出国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与美国“黑水”公司类似的安保公司,承担更大的安全防范任务,并建立与当地警方的联防机制,为高风险地区的驻外机构和企业提供武装安全保障。


海外安保可武装作业


海外安保当然面临不少挑战。人员问题是中国安保企业走向海外的主要挑战,中国安保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有三点劣势:一是办护照、签证不便利,无法做到全球迅速派遣;第二,有战争经验的退役军人极少,更没有英语或其他外语优势,这是我国安保从业人员最大的缺陷;第三,有些国家持枪合法,所以很多人有丰富的武器训练机会和技能,在中国这是不大可能的。


笔者认为,政府层面应该加强与他国的交流,争取为外派人员的签证问题提供便利;国家对安保企业提供培训便利,比如开放射击训练的渠道;鼓励部队和安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除接受优秀退役士兵外,军方也可协助培训。那种认为特种兵退役就可以做安保的想法,是幼稚的,这个专业的行业,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现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家优秀的有海外作业的安保公司,但对于遍布近200个国家的中国企业而言,还远远不够。据预测,全球2015年安保行业增速预测将超过11%,到2017年安防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仅次于美国市场。当前,这个巨大市场多足鼎立,鱼龙混杂,但整体而言处于从垄断走向市场,呈现开放的形态。


世界级的企业,需要配套世界级的安保公司。应该给予中国的安保公司更多机会,允许他们武装作业,在实战中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涉外部门、公安、部队有关军种、企业、智库要形成合力,共同研究,通力协作。


另外,政府要积极作为,有充分的市场意识,通过政策的鼓励,让国内的安保机构可以跨越式发展,通过自身实力在国际安保市场上获得竞争力。这是保护中国企业和公民海外安全的必要手段。


(作者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主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韩方明 中国安保公司武装作业 军事打击 海外遇害 海外安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