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大学“诚信超市”,没必要寄望过高

2015年11月26日 14:38 | 作者: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南开大学设在学生宿舍楼内的“诚信超市”日前开张,从选购商品到投币付款,全程无人看管,都由顾客自助完成。不少学生直呼:“这是对一个人诚信度的考验!”南开大学学工部生活指导中心老师朱庆磊介绍说,目前的情况让人感到欣慰,自“诚信超市”运行以来,收支基本平衡。(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的“诚信超市”,其实是诸多“无人售物”的另类形式体现。既然标以“诚信”的名号,当然也就成为检验小范围诚信状况的试纸,从已有的经验来看,诸如社区等熟人社会里,“无人售物”跟有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受众的整体诚信度都极高,“无人售物”的模式也能得到延续。不过,在流动率较大而相对陌生的环境里,这种模式就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也有难以为继的尴尬,从而让人发生“人心不古”的感概。

据报道,福建省福州市一家名为“五饼二鱼”的小型自助餐馆以“无账单”的理念经营,让顾客们自主估价,为自己所消费的食物付款,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经营者所想象的那么乐观。这家餐馆的厨师兼合作人彭勇透露,大约有20%的顾客吃“霸王餐”,事后大摇大摆走出餐馆,毫无羞愧之感。今年“双十一”期间,成都一家卤菜店采取取菜之后由顾客自助付款的模式,2天时间下来,顾客的自助付款率不足三成。通过这诸多个案,能否说社会的诚信已下滑至让人不耻的程度?事实当然不是,诚信的体现既有自律性,也有他律性,以“诚信超市”这样的方式,去检验社会的诚信其实是一种不智的行为,其得出的结论也难有代表性。

如同统计学上的概率原理一样,样本的代表性至关重要,只有样本数越多才越具有代表性。虽然必须承认,时下社会诚信确实“大不如前”,但其真实状况显然不能用“诚信超市”来验证。省去人力成本之后的“诚信超市”,既然定下“看菜下单”的规则,那么就会面临由此带来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诚信的实现需要靠外力的约束和机制的保障,其不可能在缺乏基础支撑的情况下实现,越是诚信体制完善,诚信才越有成色。

比如以美国为代表的征信体系,由于辅以了严厉的惩罚机制,才做到了以他律来促进自律的实现。换言之,假若没有这种机制的保障,那么整个社会诚信同样难言乐观,“诚信超市”也会面临着亏多盈少的窘境。近年来,一些组织或者机构,总是倾向于采取“测试”的方法,对社会的诚信状况进行验证,比如在马路上丢一个钱包,看各色人的表演;或者对“无人售物”之类的样本,进行过度的解读,甚或将其作为验证社会诚信的标配,久而久之已让人产生了某种审美疯劳。

“诚信超市”的做法当然值得尝试,不过若是状况良好也不必唱赞歌,情况糟糕也不必忧心不已。把诚信寄托在乌托邦的形式上,那样的境界过于完美和纯朴。诚信不是虚无飘渺的存在,若不能接地气也始终难以实现。当前最大的问题恐怕在于,一个社会的诚信饥渴下,对其标准的要求太过苛刻,以至于到了极其完美的境地。诚信的实现,除了道德的说教和完美的测试,最终还得靠机制的保障。故尔,不必对大学“诚信超市”寄望过高,因为诚信不是抒情叙事,平实化的写意才能彰显其内涵。(堂吉伟德)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南开大学 “诚信超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