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版画艺术现新动态 引艺术界关注

2015年11月27日 10:47 | 作者:赵玉国 | 来源:中国商报
分享到: 

原标题:这个初冬 版画玩出新感觉


当版画不再以平面的形式呈现、不再以手上的功夫好不好为评判标准时,你能想像出它的样子吗?而创作形式的改变会为版画艺术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呢?


11月13日,“第21届全国版画作品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展出的375件作品,在形式、尺寸、主题等方面没有限制,开了历届全国版画展先河。另外,展览首次引入了策展团队。


11月17日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落幕的“在路上·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批评家论坛”也以版画作为展示和研究对象。另外,“第三届中国青年版画邀请展”也于11月21日在青岛市美术馆开幕。


诸多版画展集中在2015年初冬举办,让版画艺术一时间成为艺术界关注的焦点。那么,这些展览反映了版画界的哪些新动态呢?


创作概念化


“综观近期举行的几个版画展,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创作观念上的转变,甚至可以说是颠覆。”北京一藏家给出这样的评价。在他看来,无论是艺术家、策展人,都在以一种新鲜、活跃的思维诠释着版画创作的无限可能性。如“在路上”的展览现场,除了传统版画作品外,还有很多具有实验性和拓展性的作品参展。现场有很多以装置、影像、综合材料等新形式表现的作品。这更像是一个我们常见的当代艺术展。“在路上”策展人之一盛葳这样解释道:“无论形式、手法、思想观念,抑或在形态借鉴上,艺术家的思想资源均源于版画。这些作品或者运用版画的工作方法,或者运用版画的思维方式,或者是保持着和传统版画语言之间的文脉关系,或者是将版画当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这也成为了这次展览的切入点。”


而另一位策展人朱小钧则认为,当代艺术语言的植入扩展了版画的外延,对传统的创作手法有所改良。这样的改变并不影响版画语言的突出,反而凸显了版画家的全面性和超前性。“徐冰、方力钧、谭平等都出身版画系,版画家的创造性从来都是不可低估的。”朱小钧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刘海辰也有同感:“在版画创作过程中程序性非常强,也会借鉴其他画种的创作语言,这使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中锻炼了综合、严谨、开放的思维能力,所以版画系的毕业生出现了很多在跨界之后取得成功的案例。”


在浏览了全国版画作品展览的送审作品后,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姜陆认为版画发展到今天,与其他传统画科一样,也面临着是否以及如何融入当代艺术的挑战。很多艺术家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版画范式,开始探求更为个性、更为宽泛的创作可能性。“本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从内容到形式都能感受到版画家创作思想格外活跃。历史上曾经因为创作主题雷同或形式雷同而‘撞车’的苦恼早已离我们远去,代之的是无限的想像和创作空间。”姜陆说。


市场仍低调


在版画创作呈现新面貌的同时,版画市场是否会被这股创新动力带动起来,改变以往价格较低、属于冷门收藏的境地呢?


最近这几年,拍场上陆续出现版画拍卖,甚至有专场被推出。它们不时地在市场上有所表现。如在2010年北京匡时拍卖会上,方力钧的版画作品《2003.2.1》以694.4万元落槌,创下中国内地版画成交最高记录;2012年3月,北京荣宝推出的版画专场也取得了890万元总成交额的战绩;而同年8月举办的荣宝拍卖会上,李桦的黑白木刻作品《快把他扶进来》以28万元成交。


尽管有不俗的成交记录,但这只是版画市场上的个别现象。更多艺术家的版画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据市场人士方先生介绍,现身市场的版画作品很少。版画往往会与当代艺术或油画作品混在一起上拍,一个专场中其所占的比重最多不超过10%。此外,多数版画家的作品身价都在几万元甚至更低的价位,看似很接地气,但由于不少作品缺乏新意,难打动藏家的”芳心“。


11月北京举办的一场小拍中,周韶华于2005年创作的版画作品拍了2.3万元。而在刚刚落幕的首轮秋拍中,当代艺术名家刘野的版画作品《Miss》以5.75万元成交,应天齐的“西递村”系列版画成交价也锁定在5万多元。显然很难与油画、水墨画等其他画种的作品相提并论。


从版画系毕业的王觅一直从事和版画相关的工作,她也是“第三届中国青年版画邀请展”的项目执行人。她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纵观近年来二级市场中的版画作品表现,不难看出国内的版画市场与西方相比仍处在相对边缘的状态。相对于欧美或日韩版画拍卖专场的高成交价和高成交量,国内的拍卖价格要低很多,尚属于价值洼地。”据她分析,这与目前国内的版画普及程度、市场培育状态和版画收藏与投资人群等相关因素都有关系。“中国目前最需要具有公信力的权威机构牵头建立版画交易平台。这样会有利于收藏者的多维比较,也会防止恶意炒作对版画市场的损害。”她强调道。


刘海辰的版画作品全部通过画廊销售,因为他觉得目前版画并不适合进入拍卖市场。“版画具有复数性,每一件作品的价值应该保持平衡。一旦进入拍卖市场,它的价格便难以控制,会出现同一版作品不同的价格,这样会对藏家造成伤害。”刘海辰说。朱小钧也认为目前中国藏家对于版画收藏还存在认知的缺陷,而从国外艺术市场的规律来看,版画是最接近大众收藏的,因为它的价格是循序渐进的,不会有明显的起起落落,只是在国内发展得还比较缓慢。


转型与生存


刘海辰除了版画创作,也在进行其他画种的尝试。他有些自嘲地觉得这是“穷则生变”。据他介绍,也有从美院毕业后一直坚持版画创作的同学,他们的执着也会为自己积累其一定的销售渠道,保证生活支出还是没问题的。


由于工作的原因,王觅经常有机会接触到国内各个年龄层的版画家。她观察到,青年版画家是一个很典型的群体,相对于体制内艺术家来说,正处于由学院走向职业版画家过程之中的他们,遇到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如何生存这样的实际问题。“毕业后的三到五年是最关键的阶段。这个时间段正是艺术家进行个人创作的上升期。但与此同时,他们需要面对来自生存、事业的双重压力。毕竟版画还不像国画和油画那样有相对可观的市场需求。这其中很多人不得不选择暂时中断创作,依靠一份工作来继续自己的艺术创作;也有很多艺术家坚持在创作,通过各类展览和专项基金等,使自己慢慢转型为职业艺术家。所以这个阶段是非常需要来自社会和专业机构的帮扶支持的。”王觅说。


其实,无论版画还是国画、油画,青年艺术家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藏家对版画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它的需求也正在逐步扩大。版画势必会迎来稳步上升的市场,而其自身的特性决定其不会在市场中产生巨大的泡沫。正如姜陆所说:“在融入当代艺术语境的同时,版画仍会以自身的方式和态度追求更高的学术定位,远离浮躁和喧嚣。相信未来的中国版画会一如既往,继续贴近大众、贴近市场,但不入江湖。”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版画艺术 艺术界 版画 创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