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宁可不出书,也不改“红军”

2015年12月01日 13:45 | 作者:彭才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抗日战争爆发后,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随后又转到西南联大历史系任教授。由于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加上夫人有病,吴晗的生活十分拮据。

为解决生活的困难,1941年,吴晗应国立编译馆之约写了一部《明史》,为不耽误出书,吴晗先把写完的前四章的手稿寄了出去。不久书稿被原样退回,里面夹了一个条子:“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只要改了这一字,书就可以出版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元末农民战争中,有几支起义军头上包了一块红布,当时被称为“红军”或“红巾军”。编译馆的有关人员认为,写了“红军”,就有同于今天的“红军”之嫌,所以要求把“红军”改为“民军”。

吴晗是个有骨气的、正直的历史学家,他看了条子后,非常恼火地说:“国民党怕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连将近600年前的红军都怕,怕得好,就让你一直怕下去,我宁可不出书,这个字万不能改!”“民军”在元末是地主的武装,专和当时的“红军”作对,如把“红军”改成“民军”,就恰好把两个敌对的军队颠倒,“红军”就成了地主军队了,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于是,吴晗复信表示:宁可此书不出版,也绝不能这样改动。


编辑:曾珂

关键词:吴晗 《明史》 红巾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