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李可染和7幅《万山红遍》的故事

2015年12月10日 08:41 | 作者:叶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李可染先生的巨作——《万山红遍》,在2015年秋拍中以1.84亿元的拍卖成交价,为秋寒中的艺术品市场增添了一抹暖色。但不为人知的是,作为李可染先生的精品,《万山红遍》同一题材的作品存世7幅,且件件精良。而其背后也暗含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4年 上拍2015年中国嘉德秋拍 75.5cm x 45.5cm _副本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4年 上拍2015年中国嘉德秋拍 75.5cm x 45.5cm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李可染的画作能让市场和学术双重认可,得力于他大量的长途写生,观山览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得李可染对崇山密林的表现,尤其对“逆光”的表现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其水墨塑造的“逆光”迷离朦胧、流光萦回,成为其山水画最主要的艺术特征。《鲁迅故乡绍兴》、《江城朝雾》等都是其早期的写生佳作。


1954年,时年47岁的李可染与张仃、罗铭赴江南写生三个月。李可染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自励,他自释“胆”者是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魂”者是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这两句印语也成为了李可染一生对待艺术和做人的座右铭。1956年,李可染进行了一次行程数万余里的写生。他自述到:“这次写生,时间长达七八个月之久,遍历太湖、杭州、绍兴、雁荡山、黄山、岳麓山、韶山、三峡、重庆……”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2年 私人收藏 69cm x 45cm_副本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2年 私人收藏 69cm x 45cm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3年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69.5cm x 45.5cm_副本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3年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69.5cm x 45.5cm


后来,他又说:“没有1956年,就没有后来的作品。”这一次写生,从“对景写生”发展到了“对景创作”,追求“写实写境”到“写意造境”的升华。这一阶段李可染强调山水画创作遵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即由简单到丰富,再由画面的丰富回归于画面的统一之中。其山水画创作已臻成熟,更重意象凝聚,气势严整浑厚,尤其积墨法的运用,更使画面显得深邃茂密。《万山红遍》等一大批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相继面世。自此,对于“红色”的喜爱,李可染表现得异常明显。在1962年至1964年间,李可染共创作了7幅《万山红遍》。


据了解,目前,存世的7幅李可染《万山红遍》中有三幅的尺幅较大,另有四幅小尺寸的作品。其中4幅现存于国家美术机构,其余3幅均曾有过上拍经历。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4年 上拍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 131cm x 84cm_副本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4年 上拍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 131cm x 84cm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4年 现藏于北京画院 80cm x 50cm_副本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4年 现藏于北京画院 80cm x 50cm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4年 现藏于北京画院 135cm x 85cm_副本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4年 现藏于北京画院 135cm x 85cm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4年 现藏于北京荣宝斋 137cm x 85cm_副本

李可染 《万山红遍》 1964年 现藏于北京荣宝斋 137cm x 85cm


李可染夫人邹佩珠曾经讲过,当年画坛,表现毛泽东诗词意境的热情很高,但尝试“万山红遍”这一题材者寥寥无几。“单说‘红遍’,历来山水画都以淡雅为多,红色只做点缀,这就是个大难题。”在她的印象里,由于当时流行现实主义创作,更接近写实的油画发展势头很好,而中国画却招致非议,认为它跟不上时代。“可染很着急,他放下人物画研究,以山水画作为突破口,要探出一条新路子。”邹佩珠说。


1964年,在北京西山八大处,李可染共创作四幅《万山红遍》,这两大两小足足画了一个月。两张大尺幅的,据说“文革”前李可染曾送北京市美协,让他们选一件,准备自己留一件。“文革”后,发现一幅藏于北京画院,该画左上角题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年秋九月写毛主席词意可染”。另一幅则流于海外,2007年出现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以3504万港元的高价为湖南广电购回国内,而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再现拍场,并以2.9325亿元的高价,创造了李可染个人拍卖最高纪录。


而两幅小的分别为:一幅画右上角题“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可染写毛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八大处”。原藏于李可染家中,曾被多次出版,2009年捐赠给国家,现藏于北京画院。2014年,为纪念李可染逝世25周年,一大一小曾共同展出。另一画左上角题:“万山红遍,层林尺染,毛主席词意,一九六四年,可染”,曾为北京荣宝斋旧藏,2000年在北京荣宝秋拍出现,以高价释出。也就是在中国嘉德秋拍以1.84亿元落槌的这幅。


同样在1964年,李可染应荣宝斋之邀,为15周年国庆再作了一幅大尺寸的。这第7幅右上角题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四建国十五周年大庆,可染写主席词意于北京西山”,现藏于北京荣宝斋。


李可染写生_副本

李可染先生写生


为祖国河山立传


在新中国山水画领域,自20世纪50至70年代所催生出的红色山水画,可以说是特定的知识性群体,尤其是画家,对于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这一特定时代范畴最直观、最纯粹的思想反馈和文化记忆。从某种程度上讲,更是那个时期人民群众心灵狂想的最佳图像坐标。


除了《万山红遍》,李可染还创作了一大批“红色山水画”。围绕“井冈山”大概就创作有大大小小十几幅,有《井冈山》、《革命摇篮井冈山》、《井冈山主峰图》等不同题名。1977年创作的《漓江胜境图》更是以深沉的墨色和更加辽阔的景象歌颂了祖国名山大川的深郁雄浑。


李可染以“为祖国河山立传”为目标描绘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山河景象,无论是江南小镇的秀美、漓江胜境的缠绵,还是北方山壑的强雄,他都以自在的色彩、巨嶂式的构图、淋漓的笔法展现了祖国河山不巧的生命力。而李可染对于山水的感情,他自己也说:“我们画山水画也就是为祖国河山树碑立传,这就是山水画的爱国主义之所在。”这样的博大胸怀下创作出的作品必定是具有宏伟的艺术风格。这也就是李可染中晚期山水画中的“纪念碑性”在其创作风格上的重要体现。


有人说,看画家的画大概能看出他的人生轨迹。看李可染的山水总是感觉“密不透风”。因为他摒弃了传统山水画的“留白法”,喜欢满构图,如有空白也常常会用大段的题款加以补足。吴作人曾说,李可染大部分山水画都是“以墨胜彩”,而借“黑”出奇正是李可染山水画变革的一大独创。


在光线处理上,李可染则借鉴西画的测光、逆光手法来表现山的神秘与雄浑。受黄宾虹的影响,李可染“惜白如金”,在山水作品中,瀑布、梯田、小屋的高光留白总能成为画中的“点睛之笔”。


比起作品中的浓墨重彩,生活上的李可染却把事物看得很淡。邹佩珠曾回忆说:可染是个温厚的人,无论受什么委屈,都没怨过谁。都说文人相轻,但大家都对可染好。他自己也说过: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确实没有时间去做坏事。一个有理想的人,哪有时间去骂别人。


虽然《万山红遍》、《漓江胜境图》、《井冈山》、《水牛赞图》等都是让人称道的代表作,但李可染却从来不满意自己的作品,他曾说:我常想,我若能活到100岁可能就画好了,但又想,200岁也不行,只可能比现在好一点。


“生也有涯,无涯惟智”,事物发展是无穷无尽、永无涯际,绝对的完美是永远不存在的。(文/叶羽)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李可染 《万山红遍》 7幅 拍卖 天价 艺术品市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