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河北省承德市红山子村开创扶贫移民搬迁新模式

2015年12月10日 15:54 | 作者:王广壮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石家庄12月10日电(记者王广壮)时值冬季,气温已经低至零下十五六摄氏度,记者走进了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红山子村。机器的轰鸣声把记者引到了一户农家小院,一位身穿红色棉衣的妇女,正在往机器里添加玉米秸秆给牲口粉碎饲料。

她见到记者便攀谈了起来。她叫江彩虹,2005年3月从原居住点搬迁到这里。现在她家有3间北屋居住,院子里建了600多平方米羊舍,还租了当地农民10亩地种植玉米。谈话间,江彩虹已端着满满的一簸箕饲料走进了羊舍。“我家足足养了400多只羊哩!每年光养羊的收入就有七八万元。”

院落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红山子村党支部书记边凤阁也赶了过来。“赶紧屋里坐,外面冷。”边书记边说边撩开了屋门帘,屋里暖融融的一下子让记者忘记了屋外的寒冷。

边凤阁说,原来的红山子村地处隆化县汤头沟镇东12公里外的深山里,三面环山,岩石裸露,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全村164户596人,分4个自然村9个居住组分散居住,山场面积大,自然条件恶劣,人均可耕种土地不到1亩,且全部靠天吃饭。2001年人均收入低于625元的人口占全村80%以上。“吃水难、行路难、求医难、与外界沟通难、适龄小伙子找媳妇难”五大难题逼着村两委班子必须想出路、找活路。“当时村里有75名男青年找不到媳妇,占全村适龄男青年的70%以上;娃娃上学每天要走30多里山路,当时村里半数适龄孩子辍学在家。”说到此处,边凤阁眼睛湿润了。

2001年,红山子村两委班子和村民商量,谋划到交通方便的同一个镇汤头沟村和辛店村,租赁这两个村的村集体河滩沙滩荒地,实施移民搬迁。经红山子村和汤头沟村、辛店村三个村集体讨论,经村集体签字同意,决定由汤头沟村和辛店村划出50亩集体荒地,以当时每亩租金180元的价格租赁20年给红山子村作为移民搬迁点,租金每年交纳一次。边凤阁对记者说,因故土难离的观念和一些“搬去又能怎样”等想法,2002年连村两委班子在内只动员了9户同意搬迁。当时,县扶贫办给了9户价值10万元的红砖帮建牛舍。在第一批9户示范带动下,自2002年至2008年结束,红山子村又分两批145户和10户实现整体搬迁。共租赁汤头沟村和辛店村的集体荒地150亩。

土地问题解决了。县扶贫办又协调相关部门免费为红山子村的移民搬迁点修建和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免费建了32个蔬菜大棚和32个200平方米的牛(羊)舍,32个青贮池和沼气池。依据扶贫政策给每户补贴生态移民搬迁款5000元。发放贴息贷款鼓励搞养殖。目前,全村肉牛存栏1800多头、羊4500多只。

红山子村是河北第一批扶贫工作重点村。经过几年发展,移民搬迁的村民搞起了规模养殖、蔬菜大棚、苗木种植、工程承包、运输、餐饮等产业,有的还当上了农村经纪人闯市场。红山子村由搬迁前的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已经发展到现在人均收入超8000元。

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对记者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就是要我们摸底子、压责任、解瓶颈。红山子村扶贫移民搬迁在土地问题解决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土地难题的新办法,为我们承德市在2016年启动37个贫困村1494户4750人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开创了一个扶贫移民搬迁新模式”。(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红山子村 扶贫移民搬迁新模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