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迪庆藏族的木碗制作工艺

2015年12月10日 16:18 | 作者:慈仁群佩 列来拉杜 | 来源:民族画报
分享到: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上桥头村是我国两大藏族木碗制作地之一,这里生产的木碗受到全国藏区消费者的青睐,也成为游客们首选的旅游纪念品。


历史上藏族曾是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人们的生产生活随春夏秋冬草场的变化而迁徙,流动性大,易碎的陶瓷器皿和沉重金属制品都不便携带,因此轻巧实用、携带方便的木碗就成了他们的重要生活用品之一。


描绘彩图

木碗的加工都在这样的家庭作坊里完成

各种木制生活用品


2010年秋末,我们来到香格里拉县尼西乡,在乡长旦从文等的陪同下,驱车几十公里来到上桥头村。上桥头村有“木碗村”之称,历史上就有制作木碗的传统手艺,这里制作的木碗,当年从茶马古道源源不断运往西藏、青海、四川等地,成为受青睐的商品之一。


上桥头村坐落在高山峡谷之中,村前有清亮的岗曲河流过,以白色、淡黄色为主调的藏式碉房矗立河边,显得庄重典雅、明快爽目,秋后晒在屋顶的金黄色玉米,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耀眼。


走过小河上的铁索桥,就到了幸福村,进村就感到“木碗村”人们的忙碌,村中小巷两边小卖部里摆着各式各样的木碗,从居民院里传出加工木器的咚咚敲打声。“木碗村”一直延续一家一户的家庭作坊来完成木碗制作,我们来到四十二岁的廖文华家,他正在作坊里做木碗毛坯,周围堆满了半成品。廖文华九岁开始跟长辈学做木碗,现已是省级民间工艺的传承人,最多一天能做80多个,一年就有三四万元的收入。他的产品除在云南当地销售外,还销往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藏区。


廖文华告诉我们,成品木碗从开始到制作完成需要晾干、做毛坯、水煮、修整成型、上漆、绘图等十二道工序,木碗一般选用桐树、桑树、桦树的树干、树节、树疙瘩等材料经过刮制或车削而成。这些木材做成的木碗质地坚硬,碗面光滑,纹路清晰,可以长时间不变形、不破裂。木碗的品种繁多,有藏桌、糌粑盒、辣子盒、酥油茶杯、木碗等。近年来旅游业发展了,因而又根据游客的需要新研制了鼻烟壶、手镯、茶碗、茶叶盒等旅游工艺品。


制作木碗工序多而复杂,有的技术要求较高,髹土漆技术就是其核心工艺之一。土漆又称生漆,是一种原生态的高级涂料。在古代,用土漆髹制的工艺品是上贡皇家的珍贵贡物,因为土漆制品很少出现爆裂纹和塌漆皮等现象,并历久长新,保持光泽。当地人还认为使用髹上土漆的器皿,有祈求幸福吉祥的文化含义。


我们在廖文华家的楼上见到了他的妻子,她正给木碗髹漆。她告诉我们,要做彩漆碗,得先在做好的木碗上涂层牛皮胶,放在太阳下晒干,用砂纸打磨光滑,上第一遍土漆,用沾水毛毡包裹木碗并把它放进地下室捂干,等漆干了就拿到太阳下暴晒,然后用笔蘸土漆在木碗面上描绘出各种图案,再添加金箔增加亮度,最后再上一次漆,晒干后,一件色泽丰润、漆面饱满、图纹细腻精致的漆器就完成了。髹漆木碗等生活用品价格要比其他无漆的高。


我们虽然无缘得见几百年前藏族王宫里金光闪闪的彩漆制品,但从现在手艺人复杂而讲究的上漆工序中,不难想象它的受重视程度。在上桥头村,至今仍然保留着只有土漆才有资格压金箔,清光漆和家具漆最多只能压银箔的古老习俗。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上桥头村手艺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也印证了“手艺人饿不死”的古训。现在制作和销售手工土漆木碗已成为上桥头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木碗质量好,又邻近西藏、四川等藏区,有消费市场。有的家庭四五代人都做木碗,并靠此过上富裕生活。现在村里有十多户人家开设了做木碗的手工作坊,做得好、规模大的有三四家,每年仅木碗一项便能带来三四万元的收入。


编辑:陈佳

关键词:迪庆藏族 木碗制作工艺 香格里拉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