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十三五”风起民营装备制造业潜行

2015年12月11日 15:13 | 作者:杨朝英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东菱试验创新前行

进入12月,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孝忠越来越忙。接待各方来访,成为一项重要日常工作。

一周前,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审的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王孝忠创办的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入选,成为苏州高新区首批获此称号的民营企业。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推荐东菱振动的理由中,知识产权占有绝对比重:东菱公司已提交专利申请260余项,累计授权专利212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2011年成为首批江苏省知识产权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贯标)达标企业,2012年荣获江苏省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先进单位称号。

东菱振动不仅专利多,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弄不清其中的奥妙,公司的主营业务也不太常见。“越是高精尖的装备,越需要我们这个行业。”王孝忠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人们对汽车的安全碰撞试验不陌生,简单讲,振动试验的本质与之相似,测验的是产品在极端环境下抗振动的能力。

它的客户名单中,既有汽车这样已经成为传统行业的民用客户,也有神舟系列、天宫系列、探月工程、风云系列这样“高大上”的国家重大项目。

11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支树平一行在江苏省调研时,特意参观了东菱振动的研发、测试车间。“现代质量管理的基础元素,在东菱公司都有了具体生动的体现。”支树平说,东菱振动的“质量强企”体系,对于打造全球品牌,一定会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事实上,今年创业正好20周年的王孝忠,早就把生意做到了国际市场,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有合作伙伴。不仅在美国和欧洲开设了分公司,还在美国建立了实验室。

“东菱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广泛地走向了国际社会,形成了很好的市场基础。其次,在国内,我们已经从制造业走向服务业,有了很好的技术和经验。利用双重条件,在美国建实验室水到渠成。”王孝忠在公司创立20周年庆生会上说,东菱振动的下一个五年中,要在全球现有的48个国家市场中再建立10个左右的实验室。

“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等高端制造形态在传统需求低迷的大环境下,以良好的回报激发起用户的订货热情,开辟了新需求的增长空间,提升了行业应对传统需求下降挑战的能力。”在11月14日召开的2015全国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蔡惟慈说,加快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是变被动为主动之良策。

并购助力卧龙腾飞

一个月前,国家开发银行的一次投资,在资本市场和制造业两个领域,都引起极大反响。

卧龙电气公司也发布公告称,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前与国开发展基金签署投资合同,国开发展基金拟以6000万元现金对南防集团以增资方式进行夹层投资,由此获得南防集团增资后约15.38%的股权,位列第二大股东。

公告称,此项投资的期限为10年,年化收益率不超过1.2%,卧龙电气将分别于2017年、2021年、2025年逐笔回购国开发展基金所持南防集团股权。

这项投资有三大看点:一是,卧龙电气的一家民营企业,且主营业务也不是很时髦——电机是卧龙电气十年来的主攻方向,也是向投资者承诺的未来发展方向;二是,国开行投资的方式既不是传统的债权性投资,也不是传统意义的股权投资———年化收益率不超过1.2%,比商业银行打了最大优惠折扣的贷款都便宜;三是,国开发展基金作为南防集团第二大股东,不参与管理,不派董事。

因此,有媒体把国开行此举解读为“点对点放水时代的来临”,也表明国开行定点支持实业的决心。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开行投资卧龙电气,也与后者的高速成长分不开。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卧龙电气的资产增长了10倍,达到了200亿元,经营收入也超过了200亿元。

在高速增长的背后,技术创新和并购成为必杀利器。卧龙电气旗下现有杭州研究院、日本大阪研究所和德国研究所三个研究平台,在驱动控制产品方面实现了全球研发。

与此同时,借力资本市场,卧龙电气成功收购意大利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制造商SIR公司、奥地利ATB电机集团、美的清江电机、海尔章丘电机、南防集团等企业。“成为全球电机行业领军企业一直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卧龙电气董事长陈建成说,资本市场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

这个关键,也正在成全更多的企业。

据证监会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共发生企业兼并重组交易1115单,涉及交易金额1.1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2.8%和86.4%,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发生并购重组766单,涉及交易金额7473.13亿元。

此外,证监会的统计显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更具活力,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共发生兼并重组交易632单,平均每家公司发生0.55单,高于主板公司的0.33单。1527家民营企业共发生兼并重组交易760单,平均每家公司发生0.5单,高于央企和地方国企的0.24单和0.26单。

找准支点弯道超车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实现新飞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路还需企业自己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宋晓刚认为,我国机械制造业已基本具备“走出去”的条件,但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推进制造企业“走出去”,应结合行业特点统筹谋划,尤其要推动中国标准和自主品牌“走出去”,推动产业链整体“走出去”,企业应当争取在“走出去”中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全国工商联提供的资料显示,随着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在这种大背景下,民营企业走出去必将是大势所趋。

如三一集团2012年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后,与奥地利帕尔菲格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深度整合海外生产销售网络,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办事机构和销售渠道,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突破百亿元;大连远东工具公司2008年仅以920万欧元收购欧洲著名工具企业沃克公司,保留了所有销售人员及营销渠道,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钢刀具生产企业。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则在不同场合呼吁,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注重技改投资。“这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路径。”李毅中说。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1月至10月,技术改造投资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2015年1-9月提高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

其中,东部地区技术改造投资4.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中部地区2.1万亿元,增长12.0%;西部地区1.3万亿元,增长7.7%。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2.1%,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十三五 民营装备 制造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