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拉美左翼受挫的警示

2015年12月11日 20:11 | 作者:叶书宏 赵燕燕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阿根廷当选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10日上午在国会宣示就职,正式结束左翼执政联盟在阿根廷长达12年的执政期。南美第二大经济体的权力指挥棒从“左手”换到“右手”,国家治理模式面临大的调整。

近年,委内瑞拉、巴西、智利等左翼执政的拉美主要国家普遍面临经济滑坡、通胀等问题,政权支持率趋于低迷。就在4天前,在野的委内瑞拉保守政党以压倒性优势赢得议会选举,跃升为第一大党。阿根廷此次政权更替被外界视为拉美政治光谱变迁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上世纪9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试验在拉美地区宣告失败,巴西、阿根廷等国相继陷入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不断加剧引发社会动荡,为拉美左翼登台创造了政治条件。1998年,查韦斯当选委内瑞拉总统,开启了拉美地区左翼政党的执政周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拉美左翼执政国家在消除贫困、提升民众生活水平方面取得巨大进步。阿根廷贫困率从53%降至10%,乌拉圭贫困率从39.9%降至0.5%,巴西有4000万人脱贫。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报告显示,2003年至2009年间,拉美地区中产人口比例增加了50%。

但受国际金融危机余波久久未息的影响,近年拉美主要左翼执政国家经济陆续陷入困境。委内瑞拉政局不稳,本币贬值严重,通胀失控,物资短缺,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巴西近期陷入经济衰退,众多政要卷入腐败窝案,支持率暴跌的总统罗塞夫面临国会弹劾。阿根廷经济形势恶化更是直接导致左翼政府下野。

拉美主要左翼执政国家,路线或激进或温和,但陷入困境的原因存在共性,即大宗商品量价齐跌引发外源性经济危机。这些国家的经济长期严重依赖资源出口,而过去10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超级周期”掩盖了经济结构性问题,而一旦贸易萎缩、收支恶化,很容易演化为政治、经济甚至社会危机。

实际上,如何改善经济结构不只是拉美左翼政权面临的问题,也是多数拉美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报告指出,拉美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必须致力于长期性经济结构调整,逐步转变增长方式,增加生产性投资,通过出口结构多元化,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真正融入世界产业价值链。

拉美左翼政府注重社会和民生政策,在改善民生、消除贫困上功不可没,过去10年也是拉美地区贫困率下降最快、中产人口增加最多的时期。但随着民众需求层次升级,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以阿根廷为例,生产与消费脱节引发的问题表现较明显。经济学家指出,阿根廷政府没能在繁荣期抓住机会扩大投资、鼓励生产,反而强化国家干预和资本管制,恶化了与生产部门的关系,加剧了供需矛盾进而推升通胀。

处于社会转型期,执政理念也应与时俱进,这或许是拉美左翼运动受挫的又一启示。当初,得益于左翼政府大规模的福利投入,社会中产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但执政党未能及时通过调整施政重点扩大其代表性,逐渐丧失了中间选民的支持。

以巴西为例,过去20年来,巴西中产人口增长至9500万,已占巴西总人口的52%,橄榄型社会结构快速成型,但政府对中产阶级诉求的提升公共服务未给予足够重视,使得这一“社会稳定器”不仅未能发挥作用,还成为后来抗议政府的主力军。在阿根廷,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加让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选民结构与10年前相比发生很大变化,但左翼政府没能及时调整施政重点,工业投资和城市发展严重不足,甚至还采取“反商业”的经济干预政策,结果导致选举中大量居民倒向了更注重经济效率的中右翼政党。

尽管拉美左翼政权看起来暂时进入低迷期,但恐怕不能因此断言拉美左翼运动已经“熄火”。在汲取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后,注重社会公平和底层救济的左翼运动理念在拉美地区仍有很强生命力,卷土重来仍可期待。(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拉美左翼受挫的警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