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聚焦少数干部迷茫症:思维有定势、路径存依赖

2015年12月13日 11:28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多项数据“揪心”,谋发展岂能“没想法、没办法、没担当”?

——聚焦新常态下少数干部的“迷茫症”

记者近期调研发现,一面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任务艰巨,一些地方2015年的目标任务完成堪忧,一面是在新旧增长引擎转换的背景下,部分官员“发展之招”匮乏,思维有定势、路径存依赖。当前,少数干部“不擅干”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存在,与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

创新“沉寂区”:新动能变成“等靠要”

这是2014年东北三省研发投入占当地的GDP比重:辽宁省为1.6%,吉林省为0.9%,黑龙江省为1.1%,均低于2.08%的全国水平。中西部多省份的科技经费投入,也大大滞后于经济增长。科技促产业的动能不强,一些地方创业不活跃,甚至沦为创新的“沉寂区”。 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是推进经济“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可面对全国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有13个省份完成率明显偏低,4个省份淘汰完成比例甚至低于三成。

一面是供给侧改革、四众、“双创”新理念层出不穷,淘汰落后、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亟待转换;一面是部分地方干部极不适应,缺少创新思维,不能推动形成发展新动能。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转型启动较早、产业结构相对合理的地区,比如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依靠技术、人才实现发展,经济增长总体保持平稳。高度依赖资源和重化工业的地区则增长困难,突出表现在:

——没想法:旧引擎不奏效,新引擎“凑热闹”。当过去粗放式发展不能持续,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时,一些地方干部却没了办法:碰到产业升级问题时,就搞起了“拉郎配”“一窝蜂”。

从东北到西南,光伏、动漫、汽车这几个行业,成了数十个城市转型的“香饽饽”。在光伏行业蒸蒸日上时,政府主导建立了众多的“太阳城”,仓促上马导致了产能严重过剩。“石墨烯”概念火了后,有的建了首个石墨烯创新基地,有的要打造最大的生产基地,有的要建第一个产业化基地,有的要建产业发展试验区。

——没办法:老办法不好用,新办法不会用。江苏某县一位分管拆迁的副县长说,前几年县里搞“大拆迁”,所有县领导分片挂帅,最短的项目曾两个月就完成了。可如今依法拆迁,速度就慢了下来。“两年前的一个项目,因为几个钉子户不停上访,至今还没有完成拆迁,项目落地更是遥遥无期。”

——没担当:遇跨界就“犯愁”,复杂问题“绕道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本迫切需要打破旧框框,制定新规则,可一些地方官员看到跨界,就用老思维“堵截”,影响了创新创业。

上海一家药企负责人反映,其企业研发药物明明在国际上是创新的,可主管部门的审评人员却说:“还是等美国先批,有了效果咱们再推进。”

思维存定势:新常态下“不擅干”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特别需要干部肯干、会干。

“解决好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问题”——是国务院督查组今年督查的一大重点。在已公布的三季度GDP增速排名倒数十位中,七个省区市进入今年国务院督查的“目标列表”。着力解决一些干部在新常态下“不会干”的问题,被摆在第一位。其中,督查组指出河北要防止出现懈怠观望情绪,黑龙江、吉林两省存在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问题,要努力摆脱“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

“原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效力,在新常态下明显减弱,地方政府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全力抓大项目、靠招商促发展。与此同时,如何创新,很多地方干部又普遍感到缺少抓手和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要重视干部中出现的“不擅干”问题。

“不擅干”缘于“招不够”。一些干部看似对新常态“迷茫”,但用数据造假应付考核却很“擅长”。一些地方政府有心刺激经济,无奈手段缺乏,于是把早就倒闭的企业作为关停政绩“虚报”;转型不足,任务完不成就虚构财政收入“凑数”。

“不擅干”更缘于“学得少”。最新审计发现,海口市政府曾采用新兴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BT模式”建设一段公路,结果当引入的融资公司未按合同实施,项目进展缓慢时,却“傻了眼”:合同中连最基本的资金到位时间、违约责任认定、处罚措施都没约定。采访中有企业吐槽,对于“互联网+”等创新,一些部门领导言之凿凿,却连电子邮件都不会用。

扭转干部“不会干”:用好创新和机制建设“工具箱”

照着原来的模式跑,跑得快死得也快。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腾飞”必须要由过去的政府主导、依靠投资拉动和要素投入的“外部刺激”,转变为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依靠改革和创新驱动的“内部修炼”。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关键是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权威人士指出,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追责问责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既解决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又解决面对新形势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更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年均增速至少6.5%,是“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设定的增长底线--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背景下,不有效顶住下行压力,就业、收入等民生问题就会受到较大影响,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难以实现。

“政府这只手要用对地方。”国家行政学教教授汪玉凯说,扶贫从“大水漫灌”到“精准发力”,审批从管制为主到“放手”服务,也是在不断适应新常态。

全面深化改革,让干部摆脱“迷茫症”,就要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强化执行力。通过调动干部工作主动性,提高工作能力,盘活现有资源,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实现发展动力的“无缝转换”。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新常态 沉寂区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