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变味儿的“和解”

2015年12月15日 15:29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最近一段时间几个大的热点事件,虽风起于萍末,时剑拔弩张,最终的结局却只是两个字——“和解”。比如,南航急救门事件,南航方面首先向乘客张先生道歉,几天前北京市红十字会也向张先生认错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还派专人赴沈阳慰问张先生本人,双方基本达成了和解。

无独有偶,上周的热点新闻——海南三亚城管与退休厅官的“缠斗”,也有了一个颇为戏剧性的结局——三亚市天涯区副区长、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和两名涉事城管执法队员,登门向“候鸟”老人毕国昌道歉。毕国昌当场表示,接受道歉。

用认错、道歉的方式,追求和解的效果,现在成了解决某些社会矛盾冲突的策略和手段,也成了防范某些社会热点急剧升温的“灭火器”和“水龙头”。和解的是当事者双方,但对于那些暴露出来的问题而言,往往矛盾依旧故我,冲突本质没变。

试想,如果没有南航急救门事件,我们还真是不知道有些地方居然还有两套急救机构,如果没有延误送诊时间的“事中事”,我们又怎能对罔顾病人生死的利益输送式救人机制无动于衷;如果没有65岁老人的裸奔,我们还真不知道三亚城管能管到人的背心裤衩,如果没有毕国昌“退休厅官”的身份,我们无法想象城管对普通人又会是怎样一副腔调……

如今,许多事情都是在形成全国关注的舆情热点后,走向呈现逆转,事件中原来强势的一方,迅速转变态度,以低姿态的认错、道歉,寻求当事人的谅解,并最终实现当事双方的和解。事实上,认错、道歉和和解,正在成为一种公关手段,目的在于消弭矛盾、平抑冲突,将事件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从某种意义上讲,认错、道歉与和解,多少有些失去了它们本来的意义,它们成了一种工具,当事人的和解实际恐怕未必出乎本意,内心亦不认可,仅仅是为平息舆论而付出的自我“牺牲”。

如此一来,和解就变了味儿,也使那些真正的问题被掩盖,能否得到应有的正视和解决?怕是不乐观。(王 多)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南航急救门事件 “和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