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成都市工商联:凝聚民营经济力量 精准扶贫拔穷根

2015年12月18日 09:3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成功经验,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面向工商界、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精准扶贫事业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成都市工商联结合自身民营经济资源丰富、联系社会各界广泛等特点,充分发挥商会组织的平台作用和会员的主体作用,树立帮扶新观念,积极引导直属商会和会员企业找准扶贫切入点,探索产业扶贫、商会扶贫、智力扶贫相结合的新路子,“精准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发挥商会平台作用精准使用扶贫善款

近年来,成都市工商联充分利用自身会员企业以及100余家直属商会资源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商会组织参与社会扶贫活动,并正确指导商会筹好善款,用好善款,管好善款。

一是引导直属商会直接参与“精准扶贫”。2014年,成都市工商联对口帮扶彭州市敖平镇紫泉村,针对紫泉村的实际情况,成都市工商联实行点对点、一对一帮扶。成都市工商联引导成都乐山商会、成都西安商会、成都市女企业家商会、成都市食品商会、成都市电子电器商会、成都达州商会、成都市工商联南安商会等7家商会,向紫泉村捐赠26万余元,用于修建耕作道路和灌排沟。同时,为了保证扶贫捐建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工程质量,参加捐建的商会还与成都市慈善总会、紫泉村村民委员会签订三方合作协议,由成都市慈善总会全程监督项目建设,减少中间环节,确保善款专款专用。

二是指导商会组织争取专项资金扶贫。2012年5月,在成都市工商联指导下,成都十堰商会向民政部门申请,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专项30万元用于“农村扶贫救助发展示范项目”,对口帮扶崇州市街子镇会元村。该项目资助了60户地震灾后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全年耕作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农地膜等生产支持,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成都市工商联的这一做法探索了一条商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同时也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积累了经验。

精准实施项目扶贫扶在根本上

“如何让农民装满钱袋子、过上好日子”,这是成都市工商联接到对口帮扶紫泉村任务后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

经过深入地调研走访,成都市工商联协助紫泉村理性分析发展短板,找准影响该村发展的现实难题。成都市工商联认为,要采取市场化的扶贫手段,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以产业扶贫的形式帮助村民致富增收。

为此,成都市工商联确立了“四个双向”扶贫工作原则:一是双向互动。成都市工商联出面组织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帮扶的企业走访学习,了解企业市场化运作;同时,企业也到农村了解农产品生产经营状况。二是双向合作。推动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与农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效对接,帮扶企业与帮扶对象建立双向合作关系。三是双向融入。帮扶企业对农户开展专业化、标准化指导和培训;农户按标准进行规范种植,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双方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四是双向共赢。通过村企联手,最终实现企业盈利,农民脱贫致富,合作双赢。

按照“四个双向”扶贫工作原则的指导,成都市工商联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构建了有利于科学发展、加快脱贫致富的体制机制。

在成都市工商联的指导和帮助下,紫泉村成立了“蔬菜和川芎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都市工商联先后组织科创医药集团、石药集团、国嘉医药、红旗连锁、林惠农业、田岭涧农业等多家企业前往紫泉村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生产经营方式;同时成都市工商联组织紫泉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国嘉医药、红旗连锁、双流县牧马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都蜀上锦生态蔬菜联合社考察学习,了解企业市场化运作方式,提高村民对市场经济认识。

经过两年多的帮扶,村民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农作物,发展集体经济,创新增收途径。据统计,2014年紫泉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8元,相比2012年增加2398元,增收近37%。


编辑:孙莉姗

01 02

关键词:成都市工商联 民营经济力量 精准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