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吴鸿:“互联网+”打造智慧农业

2015年12月22日 15:03 | 作者:李彬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国家‘互联网+’战略将形成现代农业新动能,这一顶层设计将加快传统的农业发生新的变革和裂变,让‘老树焕发新芽’。”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表示。


吴鸿

吴鸿


“互联网+”助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优势


吴鸿认为,“互联网+”在助推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是“互联网+”可以助推农业实现私人订制与集约化生产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供需双方沟通,跨越了时间和地域限制,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将定制(家庭生产经营)与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结合。”吴鸿表示。


其次,将扫除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障碍。他认为,产前,农民所需的生产资料可以与农资和农机具电商对接,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购买;产中,可借助互联网和农业新型服务平台,开展智能和精准农业生产,构建智慧农业。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


第三,“互联网+”将助推农业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借助“互联网+”经营带动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借助互联网优势,通过订单、加盟、兼并等方法以获得稳定原材料来源和销售渠道,拓宽了自己的业务范围,最终提升在整条价值链上的份额。”吴鸿表示。


第四,“互联网+”有助于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最后,吴鸿认为,“互联网+”还有助于培养新型农村技术带头人。


“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


“‘互联网+农业’虽然是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吴鸿指出。


他认为,首要问题就是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政府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做到‘不缺位’的同时‘不越位’?”吴鸿表示,目前,一些地方在电子商务政策制定过程拍脑袋决策、一把手说了算、为政绩工程制定政策的现象还是存在,缺乏广泛和深入的调研,有些电商扶持和鼓励政策与市场需求相差太远,政策的延续性不强;有些地区的政策出台之后,具体的落实效果如何没有监控,比如培训的效果未检测和跟踪,导致最后培训走形式化;还有一些地区为了政绩工程,树立几个示范和典型案例,提出过高于农户或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能力的要求,最后导致示范单位也盲目追求面上数据,忽视真正的市场需求和扎实的运营。


其次是乡村物流体系建设问题。在吴鸿看来,过去我国农村传统农业和商业对接方式依靠“赶集”,互联网出现后,传统的赶集方式逐渐变为“网上赶集”,传统的“车马配送”正在转变为现代物流配送。“但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村庄分散,特别是落后地区网上交易后,购销产品量少而分散,给物流配送增加难度,一时难以解决。”吴鸿认为,物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物流存在个人和企业难以克服的困难。其中,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是一个关键因素,这就需要有冷链系统,实现冷链储存、冷链运输。


最后是农村电商人才匮乏的困境。“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电商人才匮乏;农民经营思想落后,以模仿为主,容易陷入恶性竞争;农产品的标准化难以单独依靠个人和企业解决。”吴鸿表示。


“互联网+农业”相关政策建议


对当前“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吴鸿认为,要真正实现“互联网+农业”的完美结合,首先要加大信息网络软硬件建设,防止出现城乡信息二元化结构,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实现宽带村村通,缩小数字鸿沟。


其次,吴鸿建议要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和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提高流通能力。“特别是农产品的生鲜物流需要提升冷链物流能力,此外本地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也很重要,基于大众化需求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必须要解决本地化问题,这就需要建立本地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此外,吴鸿认为,还要加强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升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并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化建设。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吴鸿 互联网+ 智慧农业 农业 农村电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