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和延安美军观察组进行“饮食外交”

2015年12月24日 14:20 | 作者:李耀宇 口述 李东平 整理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44年7月22日,首批美军观察组成员在组长包瑞德上校率领下飞抵延安。

当时负责接待观察组的中方人员有两名英语翻译,4名后勤管理员,另有8名厨师,一名女打字员,一个警卫班。我们这些人构成了红色军队的“第一批外交人员”。

观察组的美国官兵很佩服延安的共产党人,多次向我竖起大拇指:“你们共产党是这个。”这些美国人一天到晚蠕动腮帮,咀嚼口香糖,让我看着有趣。我打趣说,你们又“倒嚼”啦!他们听不懂“倒嚼”是什么意思,见我不嚼口香糖反而觉得反常,便纷纷掏出口香糖请我吃。我再三推辞,他们就硬塞进我的衣兜。结果,我也和他们一起“倒嚼”起来。

中央办公厅从西北菜社、边区菜社调来最好的厨师,为观察组烹调一日三餐。美军官兵的早餐很简单,每人两只油煎鸡蛋、煮红萝卜、油炸土豆片。厨房只用美国的酸黄瓜罐头煮酸黄瓜汤。1940年我在中组部胜利食堂学厨,知道一些中西菜肴的做法,于是通过翻译,让飞机运来一些沙拉油和一些调料,做了土豆沙拉和几种西餐小菜。

不过,我们还是觉得这样的饭菜也太单调了,决定给美国人改善伙食。我们把一只汽油桶改造成烤炉,烤起了羊肉和整鸡。延安无鸭,我们就用烤鸭和脆皮鸡的混合工艺,烤出皮脆肉嫩、纯香四溢的“延安鸡”。大厨把猪肉剁碎,加入调料,放入烤炉,烤成外脆里嫩、味道鲜美的碎肉饼。“延安鸡”和烤肉饼餐餐都被美军官兵吃得一干二净。延安厨师烤制的面包也新鲜可口,后来美国飞机再也不往延安运送面包了。再往后,观察组的美国官兵也学会了用筷子吃饭,还特别喜欢吃我们做的包子、饺子。

通过交流,负责接待美军观察组的中方人员也“近水楼台先得月”,时常吃些美国人带来的午餐肉罐头、黄油、果酱,开开“洋荤”。记得美军也有一个管理员,名字叫做沃德,经常拎一只铁皮桶,里面装着午餐肉罐头,送到我们中国人的大灶。他还担心我们不吃,转送别人,往往当场撬开罐头,看见我们每人取了一份午餐肉,才满意地离去。

(文章选自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辑的《亲历者说——中国抗战编年纪事》,文章刊用时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编辑:曾珂

关键词:延安美军观察组 饮食外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