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日报”如何开展文艺批评

2015年12月25日 16:09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由于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用了大量篇幅论及文艺批评,文艺界和传媒界对文艺批评的重视度明显提升。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报纸多了文艺批评的版面。但如何发挥效用,如何错位经营,尚有待深入探讨。近日以“老少咸宜”为一贯特色的《新民晚报》召集若干文艺批评家献计献策,本人抛却“形而上”的种种“关于文艺批评的批评”,而就“形而下”的“有效批评”,提了一些建议。虽然说的是上海,但或许对其它地方的媒体,亦有借鉴作用,故择要说之。

上海的文艺批评阵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不在多少,要在凸显个性和特色,发挥战斗力和影响力。就日报而言,文汇报一向以权威与学术见长,曾经的“文艺百家”,堪为文艺批评界之翘楚;东方早报则以“不惜篇幅”做透文化专题为特色,赢得广泛好评;新民晚报具有老少通吃的先天优势,如今的文艺批评版面亦很有水准,但若说到做得既专业又通俗,兼具内容的锋芒和形式的玲珑,尚差强人意。好在有林放、秦绿枝等晚报前辈铸就的道德文章为风范,可作为优良之传承。文艺批评文章并非越长越见水平,倒是深入浅出、直击要害的短文更见功力。目下“主流表达”的套路文章总体见多,“晚报体”能否创造丰富多彩、短小精悍、精准到位的文艺批评文体,把评论文章做得风生水起异军突起,实乃是对业界同仁智慧和能力的考验。

于是我就“形而下”地作了建议: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在晚报有这样一个版面,均是批评家的专栏,各领一块“豆腐干”,新媒体的“批评达人”与“功成名就”的批评家一起PK,有枪的使枪,有刃的使刃,各种文风“对路”各种读者,这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壮观景象?有理由相信,无论是知难而退还是优胜劣汰,最终将会留下“最有人气”或“最有价值”的若干专栏作家,成为批评界权威,到了这时,所谓的“一言九鼎”或“审美导向”之类,或有可能落到实处。普罗大众的审美趣味是愿意跟着权威走的,但权威的形成需要机制保证。窃以为不可小觑“各领一块豆腐干”的“机制设计”,专栏写作具有持久性特点,容易形成品牌。专栏作家面对专栏和零散稿约,重视度是不同的,前者干系个人品牌,“珍惜羽毛”者岂会等闲待之?各自“发力”的结果,就蔚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气象,泱泱乎阵容可观也。

就上海而言,假如既有文汇报的导弹,还有东方早报的长枪,更有新民晚报的匕首,各路英雄各显其能,上海文艺批评的“阵势和阵容”岂能不强?上海的文艺批评人才,蛰伏在高校、传媒等处,新媒体的后起之秀也是蠢蠢欲动或脱颖而出。上海曾经是被公认的“文艺批评重镇”,但这个重镇,有“渐趋式微”的倾向,如何重新整合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给优秀评论人才提供阵地,或是亟待解答的课题。“日报”由于天天与读者见面,飞入寻常百姓家,老少通吃,雅俗共赏,其“文化民生”“文化关怀”的使命几乎与生俱来。就文艺批评而言,它并不只是高大上的奢侈品,更是接地气的日用品,专业而通俗,犀利而温暖,正是文艺批评应该具有的境界。“日报”能把这块做好了,其文化含金量必将大大提高,对文艺事业的推动,也功莫大焉。

至于其他专业文艺报刊如何开展更有效的文艺批评,另外撰文再议。(刘巽达)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日报” 开展文艺批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