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被满意”的民意调查还有民意吗?

2016年01月11日 16:09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近日,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就在辖区内进行了一次“社会公众安全感”民意调查,却有听众反映说,这份调查有包办民意的嫌疑。拿出调查问卷,南宁江南区金湾花城小区的姚女士,就念起了里面的问题和提供的“标准答案”——“请问你家附近出现治安问题,能否及时解决?答案:能及时解决。”江南区综治办主任莫有健坦言,这份附有标准答案的“民意调查”,出自他们之手。 (1月10日《西安晚报》)

上级部门问卷调查“社会公众安全感”的目的,本是了解基层安全建设真实情况,听取民众真实的安全感受,为科学决策、政府效能评价提供依据。而江南区相关部门发给居民的调查问卷上,每个选择题后面附有诸如“有明显好转”、“能及时得到调处”等答案。社区工作人员发放问卷时还特别叮嘱居民,按提示的标准答案填写。这不是让群众为政府提供的“标准答案”背书吗?某些人为了安全政绩自导自演“满意”答案。民意如此被满意,实际上是对真实民意的嘲讽。

其实,群众被满意是一件皇帝的新装。江苏省09年对南通市的启东、海门、通州等地全面达小康情况进行随机电话民意调查时,当地干部就要求受访群众按照事先发放的标准答案回答提问,不少中小学放假一天,让学生背熟答案“协助”家长应对电话调查。陕西省武功县贞元镇为上级电话随机调查拟定了“好、满意、到位”等标准答案。让中小学生把传单带给家长。北京朝阳区豆各庄乡制作调查问卷迎接朝阳区争创文明城区的测评,要求居民按“满意”的标准答案回答检查人员的提问。宁波市争创文明城市“三连冠”。当地一所高校向学生群发“应对电话抽查”的威胁短信,如果不按要求回答面临处分。

《瞭望新闻周刊》曾有报道说,部分地方干部乐于“安排性调研”,导致基层情况“失真”。在警车开道、层层陪同调研的状态下,领导干部很难看到实情、听到群众的真话,不仅无法联系群众,反而因种种扰民行为引起一些群众的反感。“调研基本靠排演”损害了党风,更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

某些地方某些部门为了政绩需要,自导自演调查把戏,自我标榜“满意”,无疑不可取。但是在我看来,民意调查出现标准答案,除了工作人员弄虚作假之外,民意调查机制也存在问题。不知从何时起,调查之前发通知,几乎成了惯例。发通知自然给工作不扎实者提供了弄虚作假的机会。有些地方平时工作抓得不到位,接到通知,临时抱佛脚做表面文章,挖空心思讨好调查组,自然不在话下。南宁市江南区为“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问卷拟定“满意”的“标准答案”,就属于这种情况。

民意调查本来就该实事求是,有人说好话,也有人说坏话。如果政府工作做好了,何须担心群众说坏话?调查组成员不是白痴,十个指头有长短,群众对安全问题是否满意,一律“满意”。哪来如此高度一致的“民意”?民意调查结果如此整齐划一,不蹊跷吗?群众如此被被满意,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宗旨相悖,群众也是怨声载道。毋庸置疑,具有双重人格的地方政府与部门应受到谴责。

那么,基层民意调查为何被“满意”呢?依我看,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关调研、调查结果关系地方形象与官员政绩,官员受政绩利益驱动热衷扰民、造假。而评估机制僵化,缺乏创新。特别是上级提前告知调研、检查项目,由被调查者精心准备,进行彩排,让造假者有空子可钻。比如,南宁市江南区进行“社会公众安全感”通知就是层层传达下去,并且提前告知了调查项目。

虽然群众对所谓的“标准答案”不屑一顾。但是,还有多少地方津津乐道于此呢?因此,面对“被满意”的现实,仅有曝光批评远远不够,创新政绩评价体系,打破权力魔咒,监督问责给力,十分必要。创新检查评价机制,改集中检查为不定期检查,改问卷调查为入户调查。少看汇报表演,多听听群众怎么说。让调查评比活动从扰民运动变成为民工程,还有许多事可做。(叶祝颐)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被满意” 民意调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