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积极的生命状态从何而来

——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林丹华

2016年01月13日 09:17 | 作者:修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个体要积极发展,首先需要对自我有很好的认识,这种自我认识贯穿终生,其次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采访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林丹华反复强调自我认知对促成其积极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传统哲学讲求“自我诠释”,在林丹华看来,这与自我认知主旨一致。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林丹华

林丹华


“一个人只有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才能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只有更好地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接纳别人。所以,一个人终其一生,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认识自我。只有不断认识自我,在不同人生阶段做职业选择后,才能一步步、更好地去实现职业目标。”林丹华介绍,在生命的早期,认识自我的意义在于选择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在选择好一个目标后,接下来就涉及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如何扎扎实实定好子目标,去走好每一个步骤。


在一个人有向好、向上发展的愿景时,外部环境的作用对其积极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林丹华介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环境中的积极资源,比如重要他人的影响、比如所处内外环境的支持,都可以促进个体的积极发展,包括对周遭的贡献和关爱等。随之,其个体的潜能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18岁以前,他的成长环境,比如最早的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再到学校环境和之前环境的相互融合、配合,会很大程度决定一个人情智和心智模式,并很大程度决定个体一生的发展。如果我们为个体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成长环境,就有利于其全面成长。”


相反,为什么社会性等一些积极的品质在一些孩子身上缺失,就是缘于这些孩子从小的成长环境中,支持其品格心性全面发展的养料过于单调,他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些方面被重视,而其他方面一来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二来这些方面的能力在成长环境中被压抑掉或者被隐藏掉,造成这些能力和品质根本就没有得到发展和开发。这样的早期成长环境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些孩子走入社会、进入社会性群体时,其心性人格上的不健全会凸显。“所以,在不同的年龄段,多元化的成长环境都是需要的,只是侧重点不同。”


正因为此,林丹华希望家长和教师首先带着欣赏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一定要带一双发现、欣赏的眼睛,把每个孩子身上那些突出的品质资源、优势能力、积极的部分,充分地挖掘出来。”


此外,家长和教师应告诉孩子,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八九,当环境是冷的时候,要学着在这种环境中仍然怀着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一种希望,然后将希望转变为行动,而不只是看到希望,而没有行动。当环境是热的即顺境时,我们要给到别人关心和支持,当我们给别人以温暖的时候,这种温暖会随着生命的互动传递温度,在逆境时,因为我们储备了温度,就会让自己看到一种希望。所以,从这一层面来看,内心的温度既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既是对别人的,又是对自己的。因而,也有了“人生要过得热气腾腾”的说法。


对于“内心的温度”,林丹华还强调一点,心理学上讲的内心热度,不等于面对问题时一味地盲目乐观、盲目去希望,而是一种应对问题的心智能力。“有热度的生命,面对问题时不会去回避反而会鼓起勇气去面对和解决。”


林丹华还表示,积极的生命状态,是在任何人生境况下都要保持的一份积极向上的状态,但这种状态不是千篇一律的,不一定“热情洋溢”。“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如相对内向的人安静时,完全看不出来他的内心状态,他的内心热度不显山不显水,但是一旦做起事情的时候,他的内在激情就燃烧起来了。”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林丹华 生命状态 积极 心理 自我认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