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支持创新 “雪中送炭”更重要

2016年01月18日 09:26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扶持,“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重要。去年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陈国强当选中科院院士,安派科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昌申请到国家863计划后,都提到了当年市科委人才计划给予的支持,这是他们得到的“第一桶金”。“十二五”期间,上海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体系,设立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为32周岁以下青年提供资助,助推这一群体的成长。

助年轻人取得世界级成果

陈国强回忆,他于1996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这是他学术生涯中获得的“第一桶金”。“我拿到了8万元资助,在当时的科研条件下,已是很大一笔资金,所以我倍加珍惜,制定了详细的科研计划,不想浪费‘种子基金’的每一元钱。”

在他看来,这项计划的最大价值不是“启明星”这一荣誉称号,而是让入选的35周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莫大的信心,激发他们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我和许多 ‘启明星’的成长经历都表明,青年人才的成长与学科发展、国家需求是相辅相成的,那些有想法和创新热情的年轻人,应适时得到帮助;获得帮助后,则应执著潜行。这对他们个人以及相关学科、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启明星计划功莫大焉。”

目前,启明星计划共资助2317个项目。“启明星”人才中,有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成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7人成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5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随着我国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提速,2014年,市科委设立了扬帆计划,针对32周岁以下青年人才给予资助,单项资助额为10万元。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副研究员林天全于2014年入选,当时,他刚走上独立的科研道路。利用这10万元,他购买了一批仪器设备,为能源材料研究添置“利器”。去年底,以林天全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他与合作者合成了一种石墨烯家族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三维微观导电性能,有望催生功能更强大的超级电容器。“我是 ‘土鳖’,没有留学经历,但扬帆计划对‘土鳖’‘海龟’一视同仁,支持我做出了重要成果。”

缩短海归“水土不服”时间

海归科技人才也需要“第一桶金”。为此,市科委和市人保局联合设立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回国来沪的海外留学人员及团队。俞昌博士在上海长大,曾在多家美国高科技企业工作,2004年回国创业。他和三个合作伙伴创办了一家半导体材料企业,专注于芯片制造过程中的金属抛光工艺,欲打破国外企业对这一领域的垄断。然而,集成电路产业投入很大,这几个在美国工作多年的技术专家也为融资苦恼。于是,他们申请了浦江人才计划。

“国内科技项目的申请有其套路,我们几个海归对套路不熟悉。” 下转◆6版  (上接第1版)俞昌说,“幸运的是,评审专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评审时不流于形式,而是看重实际,包括我们团队过去的业绩。”在专家指导下,他们入选了浦江人才计划,获得50万元资助。这对初创企业而言,不是一笔小数目。如今,安集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重大专项的资助,但俞昌一直没有忘记浦江人才计划的雪中送炭。在他看来,这项人才计划缩短了海归“水土不服”的时间,使他们尽快融入国内科技创新体系,做出国际一流水平的成果。

2010年,俞昌开始了二次创业:与在耶鲁大学医学系执教的堂兄俞和跨界合作,研发肿瘤早期筛查血检技术。目前,安派科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已在肺癌、食管癌早期筛查上取得重要进展,进入了产业化阶段。这次创业也得到了市科委立项支持。去年,安派科还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申请到国家863计划项目,正在肿瘤大数据领域开展协同创新。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创新 科技 十二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