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民众为何关注“阿玛尼少年”

2016年02月04日 09:43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最近,14岁的深圳初中生,因为身穿“阿玛尼”列席市政协会议,发生了始料未及的化学反应,一夜之间“红”遍全国。

的确是“始料未及”。一来,少年列席政协会议,本非特别新闻。据称,珠海的“少年列席”制迄今已经实行三年,每年都有十多人,没见过这么强的关注;二来,事件主人公,频频作为“童星”出镜,又身为全国少工委委员,可谓“又红又专”,此次列席政协,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但是,一旦“阿玛尼”遇上了“政协”,事情便起了变化。

孩子的家长毕竟经验不够丰富。他们其实应该知道,政协会议是政治场合,而民众,从来都是对政治场合的奢侈品牌“过敏”的。这些年,民众已经通过天价的香烟、皮带、手表、皮包等,成功地将周久耕、“表叔”等一批官员拉下马,并让很多官员只敢用矿泉水瓶装茅台,或躲在不起眼的农庄偷吃山珍海味。有了这些“成功”经验,他们当然不会放过如此堂而皇之地亮相的奢侈品牌。

舆论的狂欢,本是混沌的力量;群体正义感中,隐藏着非理性的暴力因子。但是,我们在警惕非理性暴力的同时,也需要反思和探究其形成的根源。——比如,是什么让民众乐于做“侦探”?重要原因是知情权的缺失。当官员的财产收入、升迁途径、权力抉择等一切都讳莫如深,在主席台上侃侃而谈时,民众是不甘只做听众的。通过细节指向“幕后”,便成为他们有限而有效的选择。不幸的是,结果却往往验证了他们的怀疑。

客观地说,初中生而列席政协会议,未尝不可;“阿玛尼”们作为社会的群体之一,列席乃至参与政协会议,也是“公平”当有之义。但问题是,列席的资格是什么?列席者是如何产生的?是否保证了列席者广泛的代表性?更重要的是,民众对这一切是否有预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因此,当“孩子”成为民众舆论狂欢的中心,对于孩子,多少有些“残忍”;但民众逻辑其实没有变过:当一个穿着奢侈品牌服装的孩子,“凭空”出现在政协会议时,民众的“怀疑”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越过了孩子的是非,要求程序的透明和公正。

家长试图在“阿玛尼”问题上自圆其说,但在被激发了“侦探”兴趣的民众面前,却漏洞频出。在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的当下,说谎甚至已经不被视为道德问题。家长的不诚实,也许是出于对社会“仇富”的恐惧,但无论如何,不要忘记,不诚实本身其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同时也为本不透明的程序涂抹了可疑的阴影。

家长呼吁,“不要让舆论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这是对的。但是要清楚,舆论并非始作俑者。在民众权利意识日益觉醒的当下,程序的不透明,会让参与者自身成为受害者。希望“阿玛尼”事件,不只是被视为个案,而应促进我们对程序问题的深刻反思。

□刘志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深圳两会 “阿玛尼少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