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顾骏:年味的变与不变

2016年02月17日 09:53 | 作者:顾骏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过年本该是快乐时光,许多时候也的确如此。但近年来,每逢过年都可以隐约感觉到一种深深的焦虑,那就是不停地追问,“年味何以一年不如一年”?这不,今年一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估计会让许多人觉得更没有年味了:“连专门为过年发明的鞭炮都不许放了,这过年还有什么味道?”


顾骏

顾骏 资料图片


确实,相比50后年幼时,现在同样过年,内容和心情都有很大不同。记忆中,过年肯定是一年中最隆重,也最为小孩子期待的,过一次年堪称“工程浩大”。采办年货是过年前奏,在崇尚“艰苦朴素”而家家户户收入水平也只能艰苦朴素的年代,过年可以用“奢华”来形容,平时舍不得买,舍不得吃,那刻好像都不成问题,腌肉、鳗鲞、风鸡、酱鸭,一样样挂起来,因为需要时间,这些便成为过年的“发令枪”。临到小年夜,要做蛋饺、肉圆,磨糯米粉、做芝麻馅,还要烧制过年必备的丝笋烤肉、四鲜烤麸、金丝芥菜等。年三十,一早开始,大人就忙于制作团圆饭的各种食材,切片的切片,切丝的切丝,整鸡整鸭整个蹄髈,到下午都该烧起来了。一切就绪,可以开饭了?且慢,全家开吃之前,先得敬祖宗。


该上的菜肴一溜排开,八仙桌上,八副碗筷碟勺一件不少,留下一面要放香烛。酒斟上,香点上,袅袅青烟是发给祖先的邀请,该入席了。然后由家长带领,长幼有序,轮流叩头,家长口中念念有词,先汇报一年中可以光宗耀祖的好事,再祈求祖宗大人一如既往多多保佑。续过香,又燃剩三分之一时,酒应该喝得差不多,该上饭了。香近燃尽时,全家再拜,拜完,烧纸钱,同时小心地把椅子挪开些,方便祖先起身回天上,全套程序随之结束。


自幼看着父母虔诚举动,似懂非懂之下,内心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敬,足以暂时压住满桌美食的诱惑。鸡鸭剁开装盘重新上桌,终于到了开吃的时候,在那个副食品配给供应的时代,尽情享受一年中唯一一次大快朵颐的口福。


年初一可以拿到压岁钱,不过因为父母别出心裁,形式有些与众不同,没有红包,只有礼包。该热闹的都热闹过了,兄弟姐妹睡着之后,父母在每个孩子枕头边放上一个大礼包,里面有糖果、饼干、蜜饯、玩具等,大家一睁眼就可以收获大大的惊喜。吃过汤圆,到房间里四处寻找父母预先藏起的“宝贝”,谁发现归谁,真是一个发挥孩子想象力的好办法。由于礼包中的东西不尽相同,兄弟姐妹之间还可以自由买卖,相互交换。大家还暗中较劲,比谁收藏到最后,而最先吃完的难免对着别人的“炫富行为”垂涎三尺。


从小到大,年夜饭的丰盛程度不尽相同,但全家团圆,尽其所能地操办一场像样的年夜饭这个主题始终没变,全家团圆总要祭拜祖先这个全套程序的关键环节,也始终没有取消,哪怕在“破四旧”风头最紧的时候,拉上窗帘也要一丝不苟地操演一番。年,在幼小心灵中,永远必须同家人一起过,包括在世的和不在世的家人。


近年来,不得不说,年味确实淡了,首先采办和制作食材的过程越来越简单,成品或半成品的食品大量供应,几乎已经没有什么还需要城市人自己制作的。甚至年夜饭也不在家里吃,约好了上饭店,那个地方搞不得什么祭拜仪式,不是店家不准,而是祖先不认路,又不会用GPS,找不到那个点。过去,吃过饭,大家边聊天边守岁也不可能了,饭店生意兴隆,早早催着吃完起身,后面还有候着的。才七点半,各自成家的兄弟姐妹就在饭店门前互致祝福、互道珍重声中,分道扬镳。如果有随后出去旅游的,这顿聚餐就是年里唯一的团圆机会,谁让“黄金周”是为消费特别是旅游设计的,而不是为大家庭聚会设计的?就像是否禁止燃放鞭炮没有酌情考虑年味,而单纯为了不增加雾霾考虑一样。计划生育之后,三口之家单独吃年夜饭,毫无气氛,孩子成亲之后,年夜饭更成了体验“空巢家庭”最深切的场合。如此过年,年味还会浓吗?


不过,即便许多变了,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国人普遍对年的在意,对团圆的执着,“春运”是最好的表征:要不是家在召唤,要不是“年”被认为是回家团圆的天经地义,会有世界上最大的季节性人口大迁徙吗?已经过去的年,再也回不来了,就像过去因为平时没得吃,年夜饭滋味特别香,现在有谁愿意为了香香地吃上一顿年夜饭,而粗茶淡饭一整年?只要大家还记着“年”,只要大家还希望年味浓些,只要大家还觉得团圆是年的根本要旨,那就说明年还在,传统还在,家还在。


(作者系上海大学社会系教授)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顾骏 年味 过年 焦虑 心情 春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