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为了留住鱼草丰美的长江

九三学社中央调研长江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 建立补偿机制

推动多方位生态补偿实践,积极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

2016年02月19日 08:51 | 作者:谢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月初,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一番重要讲话,让九三学社上下深受鼓舞。去年9月,九三学社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递交了《关于长江中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全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调研报告》。报告认为,近20年来,伴随着众多水利水电工程投入运营,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改变甚至是趋势性变化。河流建坝的长期生态作用和环境影响是公认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建议实施河流生态修复,降低水利水电工程的不利影响。这份论据充分的报告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多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报告中的观点与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度契合,这是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工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九三学社中央多年坚持不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硕果。

防患于未然

鱼草丰美的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自西向东奔流的浩浩江水,滋润着沿岸的良田,养育着全国近1/3的人口。2013年,中央明确了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这让长期关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九三学社中央颇为振奋。“应当把‘长江经济带’作为九三学社参政议政长期课题,持续关注、深入进去、聚焦难点。”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说。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一个大课题,如何发挥党派自身优势,在这个大问题下选择好小切口?九三学社中央在反复研讨后决定,充分利用社内水利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保护等专业人才密集的优势,将关注点放在“长江中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上,将其作为2015年党派大调研课题。

目前,长江流域是全球人口最密集和建坝最多的流域,共有水库5万余座,水电站近2万座。这些工程在长江防洪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水电装备制造业等走向世界高端。然而,它们也让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承受了巨大压力。为了力求客观,九三学社中央联合有关部委、地方组织和专家组成调研组,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10多位社内外专家成立课题组,并动员了沿江14个九三学社省级组织联合调研。

2015年5月,韩启德率调研组来到长江下游的安徽铜陵、安庆,实地调研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状况。他们走访了滨江生态公园、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沿岸群众广泛交流,召开小型座谈会,一路马不停蹄。两个月后,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谢小军、赖明再次率调研组从汉口溯江而上,在鄂渝两地进行调研。

调研了解到的情况让大家感到忧虑:由于长江上游水利设施的兴建,使得水情变化幅度缩窄,河流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趋于单一,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安徽省相关负责人在与调研组座谈时介绍说,2003年至2012年中下游平均年渔获量比1996至2000年减少41%。有渔民告诉调研组:“捕鱼比以前困难了,现在捕捞季节我们都出去打工了。”

2006年起,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白鳍豚功能性灭绝,而中华鲟、江豚等珍稀物种也岌岌可危。参加调研的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与环境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说,中华鲟、江豚等都是洄游鱼类,“大坝的隔离,使长江与通江湖泊的关系受到威胁,部分连通口断流时间越来越长,直接影响洄游性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作为这次调研报告的主笔人,周建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参与长江流域相关水利水电工程的研究,走过了长江大大小小的水电站。“我们修建的这些水利水电工程是巨大成就,这无可辩驳,但面向未来,我们更应多关注问题,防患于未然。”周建军所说的“患”,主要指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

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九三学社一些专家学者的支持。2015年5月,在合肥举办的第十届九三论坛以“长江中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全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主题,邀请来自九三学社、国家相关部委以及科研单位和企业的领导、专家学者共100余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论坛上,有专家提出,长江口物质通量及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江局部污染严重,水库、湖泊中存在向富营养湖库转化趋势。

“河川径流量减少,河流泥沙锐减,滞温效应明显,江湖关系改变,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河流水域形态转变,长江中游防洪风险仍然很大……”在九三学社中央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中,列举了长江流域存在的诸多生态隐患。在周建军看来,这些隐患就像人生了病,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早发现早治疗,恢复健康就很有希望。

避免复杂问题简单化

对于九三学社中央而言,完成这样一份调研报告并非易事———它专业性强、牵涉面广,做出结论要慎之又慎。在2015年5月调研期间召开的座谈会上,韩启德这样给调研定调:“长江中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做出的科学决策,属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有关的水利建设还要加强。当前长江流域径流、水温、泥沙、渔业资源等生态环境出现诸多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搞清生态变化与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性,分类施策加以处理或应对。这是一个全流域全系统的复杂问题,要避免复杂问题简单化。”

避免复杂问题简单化,就需要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为此,在调研报告中,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全面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承载能力评估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以此为基础和问题导向,在‘十三五’规划中加强长江流域规划与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方式及布局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确保长江经济带战略顺利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研究制定保障长江流域一体化管理的法律规章,统筹协调资源开发、流域保护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报告从多个方面给出了一揽子具体对策,包括实施河流生态修复、调整《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改革流域管理体制、健全流域协调与工程利益分配机制、改革水利科研体制等。

报告提出统筹好长江流域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其关键点在于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周建军认为,当前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这会直接影响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生态补偿应该是全方位的。例如美国在农业、自然环境保护、采掘业、流域水管理、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广泛建立了补偿机制。”九三学社社员、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毛前说,建议推动多方位生态补偿实践,积极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

其实,九三学社中央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关注已经有30多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时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周培源曾率队就长江上游保护开发期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关于建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区的建议》致函中共中央、国务院。2003年7月初,韩启德率九三学社专家考察团赴青海“三江源”地区调研,形成《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加大“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的建议》,推动了三江源相关保护规划的启动实施。2012年4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志珍赴重庆,就“三峡库区及长江上游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课题动员长江沿线14个省市九三学社组织开展联合调研。2015年,长江再次成为九三学社中央大调研的关键词,对这条滋润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母亲河,九三学社中央的关注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九三学社中央 长江中上游 水利水电工程 生态环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