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供给侧改革下

PPP模式成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

2016年02月23日 09:30 | 作者:李彬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新常态下,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的投资模式天然有这种特征,我认为这种机制和投融资结合在一起,天然带有提升投资有效性的升级特征,能有效地将过剩产能转为有效产能,提升经济景气度,对冲下行压力,而且优化结构,支持经济发展后劲。”贾康表示。

面对国内外经济持续的下行压力,在经济新常态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稳增长也已成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重要任务。而作为稳增长的主要“催化剂”,投资的受关注程度始终没有降低。

近日,国家发改委表示,2016年,投资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在去年促投资稳增长“组合拳”全面发力的基础上,今年必须找准稳增长和调结构、适度扩大有效需求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佳结合点,提高投资有效性,保持有效投资力度,着力补齐短板,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在业内看来,尽管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越来越低,但投资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投资着重强调“有效投资”,与此同时,发改委还强调:“要着力加强PPP项目推介工作,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优先支持符合投向的PPP项目建设”、“下大力气推广和实施PPP模式”等。

“当前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中央特别强调要增加有效投资,这个概念在当前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结合了结构优化、深化创新机制的要求,意义非常重大。”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在投资领域的关键问题其实并不是总量和增速,而是结构、质量和综合效益。在机制优化基础之上的高明聪慧的投资决策和行为,在当下及其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核心意义。

他认为,在新常态下,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的投资模式天然有这种特征,“我认为这种机制和投融资结合在一起,天然带有提升投资有效性的升级特征,能有效地将过剩产能转为有效产能,提升经济景气度,对冲下行压力,而且优化结构,支持经济发展后劲。”贾康表示。

■■有效投资依然是稳增长重要抓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目共睹。2007年之前,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2007年GDP增速更是创13年来新高,达到14.2%,与1992年以来的最高值持平。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需求的拉动,也就是依靠需求侧发力。

但是,不断扩大的投资在拉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供需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即结构性矛盾。

“供给侧的滞后造成当前供需矛盾突出,供给不仅跟不上需求升级趋势,而且满足创造新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能力也不足,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谈到目前的经济增长动力时表示,“三驾马车”中,现在消费整体还是比较平稳的,出口的形势比较复杂,所以合理有效投资,还是非常必要的。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的话,投资实际上是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发改委在拉动投资方面就开启了一路绿灯。不仅迅速批复数万亿元的项目,更在推出工程包、设立建设基金、推动发行企业债以及PPP模式探索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逾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创下自2000年以来的新低。尽管数据表现不佳,但国家发改委表示,去年促投资稳增长仍然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通过修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使得绝大多数的境外投资项目改为在线备案;加快推进了七大类重大工程包建设;成立PPP项目库,发布了总投资4万多亿元的PPP项目等。

而从今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各个地方均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其中,除了强调多举措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以外,涵盖市政、医疗、养老、环保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成为主要抓手。

有业内专家认为,尽管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从中国现有的经济结构来看,要实现平稳的转换升级过渡,通过投资稳定经济增速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PPP模式的优势与前景

不过,现在的投资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铁公机”,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用于“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在各省份推出的2016年重点投资项目中,补齐短板投资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许多投资项目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新型城市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领域。

不过,在传统投融资模式难以为继的当下,有效投资更需要社会资本的参与。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

“传统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突出地存在着自然垄断性、公共性和外部性。然而近几十年来,那些影响社会资本进入的技术障碍,或者渐次消失,或者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予以克服,这就为在这些领域中引入社会资本开辟了广阔空间。目前采取的PPP或者有管制的民间投资主体,都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式,应当大力推行。”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认为。

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PPP的优势显而易见。

“PPP带来的最直接改革是融资机制的升级。”贾康说,从政府主体看,减少财政支出的压力,提高财政资金总体使用绩效和政府履职能力;与PPP的机制创新相对应,社会公众可以得到收益和实惠,即从资金使用“以人为本”表现出来的性价比、综合绩效的提高,实现政府、资本与社会公众1+1+1>3的综合效能;在资金雄厚的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持有主体中,一大批有发展意愿、适合PPP模式的企业会打开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构造市场经济“升级版”;PPP模式还将打造高标准、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培育发展契约精神、敬业精神、专业素质,以及与现代社会制度同步的诚信体系与仲裁机制。

此外,贾康认为,PPP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在战略层面上值得特别说明的制度创新意义,就是它直接呼应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现代国家治理、现代市场体系方面联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即现代市场体系运行的产权基石方面的制度创新所要主推的混合所有制,而这方面的突破,将有效淡化贴标签式、无结果的“进、退”争论,深刻、长远地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

事实上,从2014年12月,国务院、财政部以及河北等地政府先后为推广运用PPP模式下发了一系列文件,用以推进PPP落地以来,在过去的一年,各个领域的PPP项目已在全国遍地开花。

有数据显示,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国各地公布推荐的PPP项目达6650个,计划投资额8.7万亿元人民币。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运营,已成为各地解决投资资金的重要渠道。

海通证券的一份研报认为,今年PPP的最大空间可达2.1万亿元,并且该模式将取代传统的融资平台模式。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PPP 发改委 供给侧 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