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首义枪声首义枪声

民国日历知多少

2016年02月26日 15:08 | 作者:肖伊绯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37年版的《故宫日历》

1937年版的《故宫日历》


1937年1月15日这天,在上海天后宫桥上海市商会三楼,上海《立报》主办的“日历月份牌展览会”宣布开幕,众多日历生产厂商齐聚布展。

展览会上,3家出版社排在了前“三甲”,即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很多书局及印务公司也名列其中。显然,日历类产品作为图书印制的附带产品,已然在民国时期的文化产品中占有日常性的份额了。

此次展览“计收到日历一百二十八种,月份牌十三种,美术画片五十五种,参加厂商共七十家”,可谓民国时期日历类产品的一次总检阅。

展览会的缘起与报道

“日历月份牌展览会”的策展人为时任《立报》副刊主编的萨空了,他在当天报纸副刊头条发表了《关于日历月份牌展览》的介绍文章,说明了此次展览的缘起与目的。

文章开篇即写道:“每到新年,上海各大厂商一定要作些月份牌、日历分送主顾。因为他们把月份牌、日历,当做一种宣传品,所以肯白送给人,意思是希望人家把它们挂在机关或家庭里,这样一来那个商家就等于在一个机关或家庭中登了一年的广告了”。看来,当年的日历类产品大多是免费赠送的文化产品,印制者初衷乃是宣传与广告,着眼点并不是售卖盈利的。

而萨空了与“几个同事在一起谈天,以为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因为我们由此可以大致的看出来中国商家的宣传技术和商业艺术的现况”。事实上,从萨空了等决意办展之后,自当年1月6日始,早已收到不少赠送日历的《立报》社,又连续3次刊出征集展品公告,希望能征集到更多特色鲜明的日历类产品。

1937年1月16日《立报》刊发了展览现场报道,简明生动地、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参展日历类产品的特点与优点。

如“展览的日历中,以生生美术公司出品最多,日历头上的画,也还古雅可取”;又如“新亚药厂的案头日历,式样最别致,他把日历的纸片,安置在透明的玻璃纸壳内,把一个月的日期排作四行,每行的下端牵着一条红尖头的线,今天是那一天,只须在日历上面的两个旋头捻着,这红线就可以随意伸缩,使这红线尖头指到今天的日子上;在月历的下端,还有一方随笔记事的板,并且带着一支硬笔,这板下面是蜡纸,上面是玻璃纸,和书局里买的复写版一样,写过后只消把上面的钮一揿,在蜡纸脱离玻璃纸的时候,板上的字迹,就可立刻消灭了。”如今看来,这种带记事功能的,以及带有“复写版”功能的复合型日历,具有新鲜时尚的特质,且直至上世纪90年代前后仍十分盛行。

报道中还提到一种可“装订成书,可充日记”的便利型日历,称“艺文印书局的日历,像洋装书一本,露出一半是日历,在书中的一半是有横线的空白纸张,预备做日记的”。这种日历的特别之处,即“等到一年日历撕完的时候,就是很好的一本日记册了,可以藏之箧中。”胡适1939年出任驻美大使,他在美国使用的日记本,就是在美国印制的、早有传统的这种“装订成书,可充日记”的便利型日历。

《故宫日历》

关于《故宫日历》的来龙去脉,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都市生活相关史料中多有记载。

《钱玄同日记》在1930年12月24日的日记中就曾提到,“午后至直隶书局购故宫月份牌,每日印一件故宫的宝物,共365件,很有意思,价一元七角。”这就说明,至迟在1930年,一日一图、印制精美的与《故宫日历》相类似的日历类产品(由直隶书局自营)已经出现。当然,这可能并不是故宫博物院官方授权的正式产品,直至1932年12月20日,北平(今北京)《世界日报》刊登“故宫博物院日历”的首发简讯,才标志着1933年的《故宫日历》正式印制发行。目前存世的1930年代印制的《故宫日历》尚有不少,足可见当年印制数量之多及其受欢迎程度了。

1933年《故宫日历》首发时,大多仍是用于赠送,并没有大规模印制发售之举。但因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1933年年底,故宫博物院开始以预约发售的形式,将《故宫日历》隆重推出。

1933年12月4日,北平《世界日报》头版首次刊出《故宫日历》发售广告,这与当时常见的某某公司赠送新年日历的广告形成了鲜明对比。广告中称:“故宫大日历,厚铜版纸精印活页,一面日历,一面古物(古画内郎世宁等名画家作品最多),较前两年出品尤为精彩绝伦,馈赠亲友尤为相宜。每只售洋二元二角,函购加寄费三角。【注意】每购日历五只,加赠《梅兰芳剧影》一册,购十只加赠《富连成卅年史》一册。经售处:北平东城沙滩七号杨本贤广告公司。”

由这则广告可知,《故宫日历》当时售价大洋二元二角,价格可谓不菲,而发售者也给出了“较前两年出品尤为精彩绝伦”的质量承诺。所谓“前两年出品”者,可能即指1932年首发的大多用于赠送的“故宫博物院日历”,以及《钱玄同日记》中提到的1930年发售过的“故宫月份牌”等同系列同类产品。同时,《故宫日历》的营销活动也很用心,买五只送“梅兰芳”,买十只送“富连成”的噱头,在当时京剧票友众多的北平城中,应当很有广告效应与推销效果的。

《古物日历》

就在《故宫日历》公开发售的这一年,古物陈列所推出的《古物日历》也隆重登场。

古物陈列所与当时与故宫博物院并列,也设在故宫内,是我国第一个以皇家藏品为主的博物馆(1948年3月与故宫博物院合并)。它于1914年在故宫文华殿和武英殿成立,首开皇宫社会化的先河,成立时间还早于故宫博物院11年。此时,由于《故宫日历》的隆重推出,古物陈列所也迎头赶上,印制《古物日历》面向公众发售。

《古物日历》于1933年12月4日,在北平《世界日报》上与《故宫日历》同时刊出发售广告。广告称:“两用活页古物日历,厚铜版纸精印五彩,每页背面均应时按节选插古物古画,如宋画七十二候、郎世宁、赵世固等花卉人物及龙舟竞渡、中秋佳瑞等图。洋装书式,布面金字,装潢雅致,壁上案头,皆可适用。旅行携带,俱甚便利。馈赠亲友,尤为相宜。定价二元五角,预约七五折,邮费三角。”

由于“洋装书式,布面金字”的装帧使印制成本有所增加,《古物日历》的定价竟然比《故宫日历》还高出三角。80余年后的今天,仍在印制发售的《故宫日历》,也还是“洋装书式,布面金字”,应当是综合了原版《故宫日历》与《古物日历》在装帧设计上的特点与优点而成的。

由于上海《立报》在1937年日历展览会上没有征集到《故宫日历》与《古物日历》等北平出品的日历,导致纯以商业广告为目的、上海本地厂商印制的各式日历单方面成为了展览主体,因而呈现出“商业味”过于浓厚,“艺术味”比较稀薄的总体观感。萨空了在《关于日历月份牌展览》中也曾感叹,“看那一百多种月份牌日历,可以说没有一种真有艺术价值,也不像有一种是经过真有修养的艺术家的设计”。

试想,如果《故宫日历》与《古物日历》这样造价与售价皆不菲的“非赠品”入选展览的话,恐怕萨空了的感叹会有所改变吧。


编辑:曾珂

关键词:民国日历 故宫日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