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农民工“有座不坐”的本质是权利缺失

2016年03月02日 10:47 | 作者:苑广阔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此前有网友爆料农民工因觉得自己太脏乘车时有座位不坐,席地坐在车厢地板上的帖文,引发众多网友“吐槽”。2月27日,记者在洛阳市区就遇见了这样一位农民工兄弟。下车后记者询问他有座位不坐的原因时,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工兄弟称,他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自己身上脏,不想打扰人家。(2月29日《大河报》)

20120803105248805ec

以前媒体也报道过发生在其他城市,农民工乘坐公交、地铁过程中有座不坐的现象,这种时候网友往往在对当事民工的“懂事”“善解人意”给与肯定与赞扬的同时,也呼吁这个社会要善待农民工群体。这当然没有什么错,但是在我看来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所谓的呼吁,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农民工和其他乘客一样花钱乘车,却仅仅因为自己身上灰尘多一点,衣服脏一点就不愿意落座,他们给出的理由都是怕自己身上太脏,弄脏了公交、地铁的座位,给别人添麻烦。这样的道德自觉自然值得肯定,但是他们拒绝落座,真的是因为“自觉自愿”吗?恐不尽然。农民工“有座不坐”的背后,直接原因是因为个别乘客以及公交车司乘人员异样甚至是鄙视的目光,逼着他们“识趣”,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的背后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而根本的原因,则是他们对自己农民工身份“低人一等”的自我强化。

正是因为他们时时都忘记不了自己农民工的身份,不是“城里人”的身份,所以即便他们花了和别人一样的钱,也不敢轻易落座而宁可“有座不坐”。而农民工群体这种自我身份上的强化,又来源于哪里?那就是他们公民权利的孱弱。尽管他们一年当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工作和生活在这座城市,并且和城里人一样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但是权利上的孱弱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们:自己不是城里人,自己只是这座城市的客人,客人就应该懂分寸、识大体,就应该处处表现自己的谦卑。

权利的孱弱最终要在现实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体现,除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方面存在的不对等之外,其他方面的“提醒作用”实际上更加明显。比如公园里的各项建设都是民工完成的,但是他们却因为自己没有当地市民的身份证而无法免费进公园去看看,逛逛;比如小区的楼房也是农民盖的,但是他们进入小区办事的时候,却要被保安仔细盘问、重点盯防。所有的这些,都是在提醒他们不要忘记了自己农民工的身份,都是对他们自信心的一种打击与挫伤。

农民工要在城市找到归属感,要实现身份上的自我认同,最好的办法就是“赋权”,赋予他们和城里人一样的权利。尽管近年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朝着这个方向积极推动,但力度仍嫌不够。什么时候他们掏出自己的“居住证”也能进公园;什么时候他们办事不会遭遇异样的目光了,也许就不会再发生“有座不坐”的现象了。(苑广阔)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农民工“有座不坐”权利缺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