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凤还巢”,倒逼城乡善待农民工

2016年03月11日 21:21 | 作者:吴剑飞 | 来源:扬子晚报
分享到: 

多年前,大批农民告别家乡“走出去”打工赚钱;现在,如何吸引他们“凤还巢”,成了今年两会热门议题。

在上海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我省睢宁籍打工妹朱雪芹提交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建议。她说,技能型打工者是农村建设和创新转型中的紧缺人才,他们从上海等大中城市“海归”回乡,不仅会给家乡注入创业创新的强大动力,还能有效缓解留守儿童教育、农村空心化等问题。

u=919804492,1135963705&fm=21&gp=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这一句带着温度的话语,击中了无数农村家庭的软肋,说到了万千农民工的心坎上。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农民工功不可没。他们在城里盖起了一座座高楼,修起了一条条马路,做起了生产线上的工人,和其他建设者一道创造了世界第二的GDP和令人震惊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列举的漂亮业绩,同样凝聚着农民工的汗水。

不过,农民大量进城的单项流动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青壮劳动力外出,农村剩下老弱幼,谁来种田?留守儿童远离父母,谁来教育?留守老人远离子女,谁来照料?缺少了生力军、建设者,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必然会受到影响。农民工扮靓了城市,却冷落了家乡,冷落了亲情,他们陷入了挣钱、顾家两难顾的尴尬境地。

如何解开农民工的心结,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呢?此无他,或留城或返乡。农民工代表朱雪芹作为其中的佼佼者,用知识改变命运,15年努力最终落户上海,成为永久的上海居民,今年两会前夕还当选为上海市总工会的兼职副主席。不过,像朱雪芹这样的幸运者还是太少太少。近年来,大中城市改革创新,冲破阻力,为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他们洗脚进城之路仍然困难重重,住房、医疗、养老、户籍、孩子上学等都是绕不开的拦路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想方设法不让高房价挡住农民工进城之路。破除这些有形、无形的壁垒,只能“逐步”解决,农民工留城充满了变数,充满了艰辛。

另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流奔涌,本来是农民工输出地的欠发达地区正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一些地方的农民工开始回流。农民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真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梦想,有的收入虽不及进城打工,但花销比城里少,一早一晚及休息天还能抽空种地,照顾老小,留乡打工得到了全家的支持。还有一些农民工多年在外打拼,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能,积累了资金,具备了创业的条件,在家乡办起了企业,当上了老板,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需要提醒的是,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当地政府一定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像招商引资一样善待还巢的“凤凰”,创业能做大做强,就业有不错的收入,从而让他们扎根家乡的沃土,改变家乡的面貌。面对“凤还巢”,率先发展的地区和大中城市也要积极应对,爱护农民工群体,珍惜他们的劳动,提高他们的待遇,落实他们的保障,避免工厂的“用工荒”向其他领域蔓延。(吴剑飞)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 两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