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政协委员谈提振经济发展信心:风景这边独好

2016年03月12日 10:40 | 作者:谢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谢靓)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提振经济发展信心”。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全国政协常委、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荫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彪,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回答了记者提问。


1


徐冠巨: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片蓝海

“今天趁记者会的机会,我在这里特别呼吁,我们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记者会上,徐冠巨委员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

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是我国未来经济的增长极,但我国的生产型服务业还相对滞后。徐冠巨举了几个数据:“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到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又占服务业的70%。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统计数字的国家标准刚刚建立,我查了很多资料,估计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概在15%左右。这样的数据与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匹配。”

“如果我们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提升10个百分点,就有12万亿的增长空间,由此可以带来2500万人的就业”,徐冠巨说。

会上,徐冠巨还举了一个物流的例子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说,目前物流业是一个明显的短板,特别是占75%运力的公路物流。虽然我国已建设了450万公里的公路网,但是因为没有形成系统,人和铁路、公路和水运、公路和航空就做不到互联互通,这样效率就低了,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上不去,大多数企业做不到零库存管理。

“我们遍布在全国的那么多仓储基地都是信息孤岛,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高达30%至40%,而这个数据在西方发达国家只有10%至15%”,徐冠巨表示,企业很大一部分利润是被物流吃掉了,它直接影响到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徐冠巨希望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全面发展来重塑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这将牵引和支撑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

卢志强:中国经济不会陷入通缩

怎样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这是此次全国“两会”上的热点问题。卢志强委员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是“三多”:市场变化多、困难多、机会多。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关键是站在什么角度,以什么心态去看待,“如果你充满信心,那你看到的更多是机会,相反你看到的更多是困难。”卢志强认为,中国的经济不会存在“硬着陆”,也不会陷入通缩。

在卢志强看来,中国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GDP增速分别是7.7%,7.3%和6.9%,这是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不是大起大落的过程,当然就不是“硬着陆”。至于通缩,通常经济学采取的是CPI作为观察的变量,CPI涨幅持续6个月不超过1%,通常解释为通缩。但2015年我国CPI基本上稳定在1%至2%,今年1月份CPI大约是1.8%,2月份CPI大约是2.3%,加上M2的增幅一直在12%以上,GDP在7%左右,这些指标综合起来看,得不出我国进入实质性通缩的结论。但卢志强也表示,现在通缩的压力在增大。

卢志强认为,中国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西方完全市场化的市场经济的特征有着本质差别。我们出现的经济矛盾是阶段性的,西方的市场经济是周期性矛盾。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尤其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空间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为中国企业转型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而且,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非常清晰,中国的体制优势也不容忽视。当前“十三五”规划纲要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企业的未来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卢志强说:“站在一个企业家的角度来讲,我个人对中国的经济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编辑:孙莉姗

01 02

关键词:两会 政协委员 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 提振经济发展信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