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沉淀 温暖 担当

文艺界委员响应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实录

2016年03月13日 23:57 | 作者:谢颖 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谢颖 赵莹莹)“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果总结本次两会文艺界委员参政议政的热词,那么非“繁荣文艺创作”莫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以来,艺术家们深受鼓舞,广大文艺界政协委员不断思考和践行,他们在生活中沉淀,在艺术中温暖,在创新中担当,一首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的文艺新曲蔚然成风。

沉淀

猴年正月十五,全国政协委员冯双白并没有在家中休息,而是和一批舞蹈艺术家们在河北的乡村里跟老百姓们一起欢度元宵佳节,深入体验生活。“文艺工作座谈会这一两年来,文艺工作者们明显‘沉’下来了,戒除浮躁的心态,真正自觉地去体验生活,体验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回想起不到一个月前的农村生活,全国政协委员冯双白依然很兴奋。

全国政协委员陈维亚也有相似的感受,“近一两年,文艺界最大的变化是大家的心态开始平静下来,文艺创作行为不再盲目,做到了有的放矢。大家开始重新思考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文艺创作的目的。”心态调整以后,文艺创作行为也在变化。

在陈维亚委员看来,文艺创作不再是一抬脚、一张嘴的事情。创作之前,文艺工作者开始花更多时间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想要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要提高文化内容的质量,首先要深入生活,根深才能叶茂。如果不扎根生活,抓不到真实的深层次的情感,这样的创作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他说。

“作者扎根生活的深度,决定原创质量的精度。”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认为,文艺创作是心灵工程,深入生活就是深入人心,投入多少感情就会产出多少感情。一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原创,必然植根于中国生活的土壤。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艺术家自然而然的创作情感。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感召下,文艺界全国政协委员扎扎实实地深入、身入、心入、情入,守好生活这一汪源头活水。

“我每写一部剧,首先必须下去生活,去接地气,接磁场,去倾听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曾创作出《闯关东》、《老农民》、《钢铁年代》等精品的全国政协委员高满堂一直在生活的熔炉中采集艺术的金子,写《老农民》他就花了5年时间,跑了6个省。“一切的想象都应该靠着坚实的土地,从大地上起飞。”高满堂说。

“现在信息技术发达,资讯海量,这种便利也让一些艺术工作者习惯于闭门造车,网上查一下资料,好像什么素材都有了。但是,没有真实的体验是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冯双白委员回忆,为了创作一部舞剧,他到少林寺体验生活30多次,和武僧对面而坐,几天几夜长谈,才觉得终于对少林文化有了些许体验。真正深入生活是不容易的,冯双白委员建议,要有切实的保障措施,让艺术家能够深扎下去。

编辑:孙莉姗

01 02 03

关键词:两会 文艺界委员 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