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走过七年,新医改如何破解“困局”?

——农工界委员热议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2016年03月13日 23:57 | 作者:吕东浩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吕东浩) 分级诊疗体系尚未建立;三甲医院“门庭若市”状态仍未改变;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3月8日上午,农工界10组举行联组讨论,医疗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下一步如何向纵深推进?成为多位委员关注的焦点。

第一个发言的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开篇直奔“医改” 主题。他说,从2009年新医改启动至今已进入第8年,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面临的“困局”也摆在眼前,诸如慢性病、传染病防治的问题,稳步推进建立全民医保体制的问题等。

根据前期调研掌握的情况,姚克向大家介绍了福建省三明市推行“三医联动”改革、安徽省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上海市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等情况,他认为以上三种模式均值得大力推广,而且有助于为医疗体制改革开辟出新的路子。他举例说,自2012年起,福建省三明市围绕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进行了一系列综合改革,有效破除了机制障碍和既得利益的“藩篱”,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大大缓解,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为全国医改工作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姚克同时强调,“三医联动”还应尝试与“双向转诊”、“签约医生”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强基层是协调各种矛盾的关键。”他提出,在这个过程中要尤其重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通过有效途径,切实解决好人才严重短缺、医疗技术和质量不高、病人依然不能放心等问题,真正把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上去。“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老百姓才愿意到你那里看病,才能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的顽疾。”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加快,国家医疗负担有增无减,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也逐渐显露。为此,委员们同样十分关注“医保”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近10个省级地区实现了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三类经办机构整合为一。委员们认为“三保合一”的模式不仅必要,而且有效。姚克指出,医改首先要改医保,用“医保杠杆”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蔡威指出,2009年的新一轮医改明确提出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战略,其中所要“保”的“基本”是什么?至今也没有回答清楚,以致于“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了一个“伪命题”,因为老百姓心里根本没有“标准”。

“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的成败。”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启仪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确保非盈利性公立医院在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中能够得以生存、可持续发展?她说,会前她曾与25个省的30多家公立医院沟通得知,这些医院均接到过当地的缴税通知。王启仪表示,早在2007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对非盈利性公立医院将免于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因时下对公立医院的定位不够清晰、相关法律尚不健全,以及对《条例》理解不一,致使各地在执行中出现偏差。她建议对不同时期下发的文件进行集中梳理,统一执行标准,确保公立医院改革的顺利进行。


编辑:赵彦

关键词:新医改 如何破解困局 农工界委员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