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李海滨委员:创新发展不仅要需要政策,更要营造环境

2016年03月14日 20:55 | 作者:奚冬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奚冬琪)拿出手机轻轻滑动屏幕翻看网页、收发信息或通电话,操作系统软件是美国谷歌、苹果或微软公司的;到办公室打开电脑,首先启动的就是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令国人骄傲的中国高铁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车辆轴承几乎都被国外公司产品垄断;中国每年圆珠笔的产量占全世界总供应量的80%,但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说起这些因缺少创新,而使得我国只能称为制造大国而非强国的例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李海滨一针见血地指出:创新发展需要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行业规划、国家力量的组织和法律法规的保障,也需要我们每位社会成员解放思想,适应创新发展的文化理念,共同营造创新的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工业基础有了极大提升,许多世界先进产品和制造技术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并进一步创新;但是,我们自立、自强的民族自信却失去很多。”李海滨说,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制造的产品要贴上老外的牌子,人们用起来才放心。“前一段被疯抢的日本马桶盖,其实就是杭州生产的”;销售人员在推销产品时说“这是进口的”或“主机是进口的”几乎成为表达定式。

李海滨提到,目前,我国大多数铁路、公路运输车辆的发动机或关键零部件都是进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速列车等运输设备任何安全质量事故,都会追究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审批责任,因此,中国企业的产品技术方案很难得到批准上线使用。“但创新发展终究要靠中国人自己创新和积累失败的经验才能实现。”李海滨说,如果出现问题,仅仅追究行政主管部门责任、撤职查办领导干部去平息舆情民意,而不是告诉国民,任何技术创新都是在汲取教训中前进的,那么我们也将无法承载起中国的创新。

“如今,我们一边面临着众多行业的产能过剩,一边却是在产能过剩的行业中,许多高技术产品或生产过程依赖于进口。如何通过创新成为制造强国?我认为不仅要需要政策引导,更需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李海滨建议:国家要把握支持、鼓励使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产品或国产化产品的舆论导向,以用国产产品为荣。同时,党和政府要引导社会舆论,以深入查找问题原因、从失败中获得技术进步精神去面对创新失败。“另外,还要尊重知识产权,这样中国才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两会 李海滨委员 创新发展 产能过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