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黑暗料理”走红是对食堂创新的深切呼唤

2016年03月21日 14:06 | 作者:杨朝清 |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湖南大学食堂最近又抢了不少风头。继菠萝烧排骨、橘子烧排骨等奇葩菜式后,该校食堂上周又推出了一个新菜品——草莓红烧肉。这些菜品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但营养专家指出,鼓励学校菜品发挥创意,但也要讲究原则,保证水果营养不遭流失。(3月17日《潇湘晨报》)

1814982910958610584

近一段时间,几所高校食堂的“黑暗料理”走红网络。那些打破常规的混搭与组合,带来食客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与味觉体验。正是因为高校食堂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即使是细节上的小小变革,也能触动大学生关于切身利益的敏感神经。对于那些已经走出大学校园的人们来说,食堂承载着他们的成长记忆;对“黑暗料理”的围观和讨论,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致青春”。

法国美食家萨瓦兰在《厨房里的哲学家》有句名言,“与发现一颗新星相比,发现一款新菜肴对于人类的幸福更有好处”。在消费社会,“吃货”以一种新的方式实现与自我的和解、同群体的交流、对社会的融入。对于消费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发现一道物美价廉的创意美食,何尝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美事。

伴随着社会变迁,公众对食物的需要已经从最初的满足口腹之欲,逐渐过渡到追求食物的养生功能和文化内涵。然而,当下的一些高校食堂,饭菜不仅价格偏贵,而且质量上不尽如人意,只能让学生“吃饱”,却难以让学生“吃好”。那种缺乏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的做法,那些一成不变、缺乏新意的食物,又怎么去赢得大学生的青睐与认可。

不管是在高校还是在中小学,食堂都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并不具备充分市场化的特征。换言之,食堂不能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那种以食堂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微薄为借口,忽视食堂经营管理的做法,在本质上也是对学生们利益诉求的变相回避甚至漠视。

“黑暗料理”的走红犹如一面镜子,观照出高校食堂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在学生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就餐品质有了更直接更强烈利益诉求的今天,食堂经营管理者显然不能在在陈词滥调中打转、在转型创新中踌躇不前、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那种自弹自唱、孤芳自赏的做法, 不可避免会遭遇学生的“差评”。

学生在食堂的待遇和体验,也是他们是否拥有足够尊严和体面的一扇窗户。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上,鼓励更多的食堂创新,丰富学生的菜谱,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让他们吃得更有品质一些,不好吗?说到底,高校食堂“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始终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价值、起到作用、受到尊重”。(杨朝清)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黑暗料理”走红 湖南大学暗黑料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