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黄永玉读书

2016年03月31日 10:40 | 作者:陈楚朦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著名画家黄永玉被称为一代鬼才,可是,这个画了一辈子画的人竟从来没有正式学习过画、从过师,而且学历也只是初中肄业。

黄永玉

黄永玉

“黄逃学”漫游书海

黄永玉小时候就被称为“黄逃学”,看工匠雕菩萨、打架、看课外书,就是他整天的功课。

12岁,小学毕业,黄永玉的家人把他从家乡湖南凤凰送到福建厦门集美中学。虽然入读当时最好的中学,可他顽性依旧。初中三年,念到二年级,黄永玉留了5次级。跟人打了一架之后,他与学校不辞而别。

就这样,16岁的初中肄业生黄永玉从此踏上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漂泊人生、艺术旅途。他先后到过福建、江西、上海、香港、台湾、北京;当过瓷场小工、中小学教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辍学后的黄永玉没有变成“坏小子”,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他心中的那份坚守———读书。他后来曾感慨地说:“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如果说我没有堕落的话,就是因为我喜欢读书。”

集美中学的图书馆,曾经是他的“仙境”。初中上了两年,留级5次,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为逃避中学“幼稚”的教学方式,自己躲到“仙境”里漫游呢。

在颠沛的岁月中,即使是逃难,他也不忘背上一捆书,而身后就是日本鬼子的追兵。

“与一个聪明的人谈话是幸运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聪明的人谈话,读一万本书就是和一万个聪明的人谈话,多划算呀。”黄永玉后来这样总结:正是这些成千上万的“聪明人”将他也变得越来越聪明。

漫漫无边的旅程,他用自己的方式吸收养分。没有清规戒律的拘束,他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对文学、木刻、雕塑、绘画诸种艺术门类的感悟和体验,就在这个过程中全方位觉醒。

和友人因书结缘

以读书为桥梁,黄永玉有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流浪漂泊的最初的日子里,黄永玉几乎身无分文,是一对夫妇将他收留,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他就住在那对夫妇家“收藏极丰富”的书房里。夫妇俩悉心指引他如何阅读。他则如久旱逢甘雨,贪婪地吮吸。就在那段时间,黄永玉感到自己渐渐开窍了。

上世纪40年代,黄永玉漂泊到上海,坚持读书、画画、投稿。他想将作品发表在进步的杂志上,但当时进步的杂志不多,稿费也少。后来,黄永玉和伙伴们找到了臧克家先生。

那时的臧先生50多岁,而黄永玉才21岁。臧克家二话不说,帮他们介绍杂志,还先自己垫钱付稿费。当时,像臧先生这样关心年轻人的老人家还有很多,比如唐弢先生、黄裳先生等。这些令人尊敬的老人家,在黄永玉的成长过程中,在他最艰难的日子里,给了他力量。

在抗战时期的动荡岁月里,黄永玉认识了张乐平、陆志庠、陈庭诗等众多艺术家,跟着他们一道流亡。他们“混”在一块,聊天、读书、画画、躲避飞机轰炸……这些前辈、师长们的修养,对黄永玉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一生受用无穷,他们也成了他终身的朋友。

晚年,黄永玉则常与黄苗子郁风夫妇分享阅读的快乐。他们在互相信任中互相欣赏,没有世俗的价值观。黄永玉读到一本好书,听到一首好曲子、一个有趣的笑话、一些不平事,或是自己画了幅得意的画、写了首称心的诗,甚至是看到了别人做的一副好对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黄苗子和郁风,连忙告诉他们;或是上他们那儿去,或是请他们到他这儿来。“有他们两位朋友,我这一辈子的情感光彩之极。”

“不爱人,不爱周围的生活,不爱书本,你怎么画画呢?”黄永玉说。文/陈楚朦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黄永玉 黄逃学 画家 鬼才 读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