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八路军清河区反“扫荡”

2016年03月31日 13:42 | 作者:王赣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38年八路军山东三纵队成立大会

1938年八路军山东三纵队成立大会


   原标题:亲历清河区反“扫荡”

1943年是八路军山东清河军区平原抗日游击战争中最为艰苦的一年。日军企图用“扫荡”“蚕食”完全消灭八路军。

在这一年中,敌人发动千人以上兵力进行的“扫荡”共6次。特别是春冬两次2万人以上的大“扫荡”,都是以合击清河军区垦区、抢夺粮食物资为目标的。在清河抗日军民的有力反击下,这场战斗以日伪惨败、清河抗日军民的胜利而告终。

本文作者当时在中共清河区党委所属群众报社工作,曾亲历春冬两次清河军民反“扫荡”,并在战斗中记述了1943年清河区反“扫荡”中的英勇事迹。

与敌人捉迷藏

1943年4月中旬,前方传来情报:日伪将要在鲁中抗日根据地清河军区的广北、博兴、垦利三县采取拉网式的“围剿”。

在紧张准备反“扫荡”的过程中,我所在的群众报社除将印刷器材和报刊文件等埋藏之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藏粮。领来的口粮和自己生产的粮食要藏,还要帮助驻地群众把粮藏好。

清河垦区的土地适宜种豆,豆叶很多。当地群众就地取材,发明了用豆叶藏粮的好办法:在收割后的庄稼地里,在荆条荒草丛中,挖出各式各样的土坑,在坑底垫上厚厚的一层豆叶,四周又用豆叶制成草墙,把粮食放进去以后,再用豆叶封好压实,上面厚厚地盖上一层土。根据周围地形地貌,有的栽上荆条、荒草,有的埋上豆茬、高粱茬,有的栽上麦苗与大田接垄,使敌人无法找到。用这种方法埋上一年之久,粮食仍不变质。

针对敌人急于找到藏粮处的心理,我们又故意在埋地雷时留下鲜土和脚印,撒上些粮食粒,引诱敌人去挖,让地雷送敌人上西天。

1943年4月22日,5000余日伪军长途奔袭我们,不但合围扑空,而且挨了不少地雷炸和冷枪打。由于我们将各村的水井都已毁坏,日伪军连人带马都喝不上水,到28日,敌人只好狼狈撤退,结束了这次大“扫荡”。

报社印刷部的同志们转移时,曾经一天一夜未喝上水,幸好下半夜在沿海的一条河旁发现了一个土丘,掘开一看是个藏冰窖(当地的积水比海水更咸更苦,含卤也更多,喝了就中毒。能结成冰的水就是可喝的甜水),同志们用干粮袋装满碎冰架在火上烤,用缸子接了化开的水喝,风趣地给它起名叫“自动化”。大家喝足了水也带足了冰,又将冰窖伪装起来,免得被敌人发现。因为实在弄不清冰窖的主人是谁,我们就写了个条子包了些钱一起埋进冰窖。

后来,我们又在荆条洼里转了几天,听说敌人已经撤退,就返回来,人和埋藏的东西一点也没有损失。

粉碎敌人包围

日军在秋后依仗其“海陆空优势”,纠集了日伪军2.5万余人,出动机械化快速部队,配备了飞机、军舰、坦克,沿胶济、津浦两线,采用长途奔袭、分进合击的办法,妄图在广北、垦利、沾化一带一举消灭我军清河区主力和机关。

1943年11月18日拂晓前,敌人骑兵、步兵2万余人,分进合击广北地区,妄图将我清河军区机关和主力消灭在北隋、牛家庄一带。杨国夫司令员果断地指挥部队和机关英勇冲击,在敌人合围前,我部全部冲出了包围圈。在军区首长率部到达广北辛镇时,天已大亮,但有大雾,能见度很低,敌人飞机10余架低空盘旋,盲目轰炸扫射。我军用步枪、轻机枪对空射击,眼看着几架敌机冒了烟,后来查明,在这次反“扫荡”中,共击落敌机3架。敌人骑兵和步兵听到枪声随后赶来,我军凭借村落中的上房土墙英勇抗击,一直坚持到天黑,敌人未能冲进辛镇。

天黑以后,我军离开辛镇。军区首长判断:敌人在广北合围扑空后,必定向永安镇猛扑过来。军区教导营和民兵在摆好地雷阵以后,掩护各后方机关向东北荆条洼深处疏散隐蔽。敌人数万人马拉开百里战线合围永安镇,结果还是扑了个空。首先进入永安镇的是日军骑兵,陷进了地雷阵,被炸得人仰马翻,血肉横飞,连骑兵大队长也被炸死了。当日军大队人马赶到永安镇时,抗日军民早已完全撤离了。

“驻屯清剿”的敌人找不到我主力的影子,就急忙抢粮,找不到粮食,就拿几尺长的钢锥在野地里瞎戳,见了伪装藏粮的地方戳得更起劲,于是,地雷开了花,把敌人连人带枪全崩上了天。

日军白天四处搜索抢粮,临时据点里只有少数敌兵留守。我们的游击小组就悄悄地白天进村,干掉守兵,夺回被抢去的粮食物资,拿走日军的食品,填死水井,搬走用具,使敌人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晚间回村的日军刚睡下,埋伏在村外的游击小组又绕到村头打冷枪,引得敌人鸣枪放炮闹个通宵。这样就使敌人昼夜不安,终日疲于奔命。

日本海军在这次大“扫荡”中更无济于事。在荒洼浅海里,军舰无法靠岸,放下来的一些舰艇靠近岸边也会搁浅。被迫到海边的我方人员就全身泡在海水里隐蔽,趁黑夜转移,冲出包围圈。

我军主力部队冲出包围圈后,在当地武工队的配合下,积极进行外线出击,打据点、摸岗楼,有力地牵制了敌人对我根据地的“扫荡”。在内外夹击下,敌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到这次大“扫荡”的第21天,敌人只好狼狈撤退。此后,敌人就再也没有力量对清河区抗日军民进行2万人以上的大“扫荡”了。

敌疲我打主动歼敌

清河区抗日军民的战斗力并未因敌人频繁“扫荡”而削弱,而是越战越强了。1943年夏季,军区主力和地方武装在清中、清东、清西发起保卫麦收反“蚕食”战役,奋战三个月,拔除三里庄、北隋、王文等百余据点,歼灭敌伪3000余人,巩固了小清河以北、黄河以南的抗日根据地,收复了小清河南被“蚕食”的地区。

特别是6月24日,军区主力在这一天,一举攻下了敌人安在广北的一个硬钉子———北隋据点,将伪军700余人全部歼灭,大长了抗日军民的斗志。7月4日,垦区独立团和新组建的垦利县独立营,在垦区八里庄附近设伏诱敌,将陈家庄据点敌伪百余人全歼,并将来盐窝据点增援的敌伪百余人击溃。

据1943年清河区的报刊统计,我军全年战斗约计1000余次,平均每天打3次仗,共毙伤俘日伪军11200余人。敌人的历次“扫荡”均以惨败而告终,而清河区人民子弟兵却在残酷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44年夏季就转入了主动进攻敌人的局部反攻阶段。

(文章选自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辑的《亲历者说——中国抗战编年纪事》,文章刊用时有删改。)


编辑:曾珂

关键词:八路军 抗日游击战争 清河军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