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一朵花里的世界(上)

2016年04月01日 10:1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春天百花盛开,赏花作为人间乐事,自古深得人们喜爱。赏花赏什么?有人赏花之美,那么美在哪里?有人赏花之意,那么意在何处?您爱赏什么花,又因何故?本刊策划“一朵花里的世界”专题,向全国政协委员、休闲学者、文化专家约稿,期望读者跟随他们的文字,感受不一样的春天。

一朵花里的世界

一朵花里的世界

春花秋月何时了?

○文/刘悦笛

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春花秋月何时了”?恐怕了不了,只要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不断,对花之审美就会绵延下去。

古人爱花,自古使然。花乃吸取“天地之精华”,据统计,在中国历代诗歌总集中,《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里排第一位的花为兰,兰诗465首;《全唐诗》里荷为众花之首,多达2071首;《宋诗钞》梅为花魁,出现888首;《元诗选》荷又夺回冠军,为483首;《明诗综》仍是荷为首,降到352首;《清诗汇》荷又回增到1097首,近人诗作虽未统计,但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当中,花题仍不少矣!

有趣的是,在中国古人吟诗的植物对象当中,荷花、梅花、桃花与菊花,恰恰是最多的四种花。所谓“冬梅”、“春桃”、“夏荷”、“秋菊”,这被吟诵最多的四花恰恰被分配在四季,花之美也是“四时之美”,季节变化催生花之造化。如果说,梅花是独立寒冬的话,那么,春花对于审美者而言,则有太多的选择:迎春、报春、丽春、醉春、剪春罗、练春红,都以春为花名;山茶、海棠、芍药、丁香、杜鹃、连翘,皆为古人所喜。

中国人为何爱赏花?因为人间有“爱”,所以草木才“缘情”,赏花遂成“人间乐事”。中国人对待花与对待木,就其整体态度而言不太相同。花更多以“美”赢,而木常以“德”胜。这就好比是冬梅与春桃的审美差异,梅是士人高洁的道德象征,而人们爱恋桃花,更在于桃花本身的香、色、形、姿而已。由此,就基本可以区分出两类“草木审美”,一种是“作为形色味的审美”,另一种则是“作为道德性的审美”,这都是中国人从长期培育花木的生活过程中获得的真切经验。

竹、松、梅、兰,此类“道德审美化”之草木,往往为文人所推崇。这是由于,那时没有了秋冬的严酷,文人的情操往往要面对苦难之世,在秋冬挺立的草木更易于与道德高格相连。然而,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花之美,往往由于“美之本身”。从百花初放逐渐形成众芳争宠的局面,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也。这本身的花之美或花之美的本身,大概就足以打动审美者了吧。

以《广群芳谱》所记“迎春花”为例,迎春花之花期,无非比梅花晚一些,但迎春花开之际,严冬将尽,春寒料峭,却让它成为百花中的“报春使者”。遗憾的是,迎春花却始终未获得梅那种高尚的“文化身份”,始终未列入“名品之流”。《花经》就说“迎春花七品三命”,《瓶花谱》则说“迎春花六品四命”,可兹证明。尽管它最先点缀春色,在古人心目中道德地位不高,但却在冬春转化之际倍具美感。宋人韩琦《中书东厅迎春》诗云:“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迎得新春入旧科,独先嘉卉占阳和,今年顿被寒摧折,应为尖头送暖多。”

中国人之所以恋花,那恰恰由于,花从来不是外在于人的存在,而是与我们形成情感交流的友人,明人都昂《三馀赘笔》曾记:“宋曾端伯以十花为十友,各为之词:荼縻,韵友;茉莉,雅友;瑞香,殊友;荷花,浮友;岩桂,仙友;海棠,名友;菊花,佳友;芍药,艳友;梅花,清友;栀子,禅友”,所言极是!

(作者系国际美学协会总执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赏花 人间乐事 春花秋月何时了 杜鹃花 窗前鲜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