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刘伯承向川军“借路”

2016年04月21日 14:57 | 作者:贾晓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长征路上的刘伯承

长征路上的刘伯承


1935年5月3日,红军渡过金沙江,主要是和国民党川军的刘文辉所属24军作战。

尽管蒋介石曾告诫刘文辉“以据险扼守,迎头拦阻与分兵设伏在隘路之内节节腰击是为主战”,但刘文辉认为蒋介石早就想插足川康地区,薛岳所部的目的不仅只是为了跟追红军,还有顺便吃掉自己部队的意图,如果以自己的部队和红军较量,无疑使蒋介石坐收渔人之利。刘文辉既想保存实力,又想在表面上应付蒋介石,因此制定了对付红军的十六字方针,即“只守不攻,尚稳不追,为保实力,避开野战。”

由于有上述的“分析”,刘文辉在兵力部署上不把重点布防于金沙江沿岸,而在会理、德昌、西昌摆成三线,并且前轻后重,意在保存实力。他委派许剑霜为川康边防第十六旅旅长,率兵一个团又一个营驻德昌,负责在西(昌)、会(理)正道上阻截红军,为了预防红军不走西会正道,或由西面的盐源或东南的宁南前来,又在这两个地方摆了一些牵制部队,以许剑霜的一个营驻盐源。然后命令自己的几个侄子刘元璋等人率重兵分别驻守西昌、会理、德昌等城市。

中央红军1、3、5军团在皎平渡渡过金沙江后沿西会正道北上,于1935年5月7日进入会理附近。5月12日,中央红军在会理城郊的铁厂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讨论了渡江后的行动计划,决定继续北上,并决定刘伯承任先遣司令,运用他在川军中的声望和熟悉地理民情等有利条件,为全军开路。

为迅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佯攻理城,不久绕城而过,于5月16日抵德昌。守德昌的正是川康边防军第16旅旅长许剑霜。许剑霜与国民党川康边防军司令刘元璋是四川讲武堂同学,关系不错,但他不是刘氏家族,常受排挤,刘元璋的兄弟刘元瑭、刘元琮就常想把许剑霜的部队“吃掉”。德昌原仅驻有许剑霜旅的一个营,原因是刘元璋初意不守德昌,以免分散兵力,后来禁不住当地最有势力的封建大族张家的连番告急,只好派许剑霜带一个团前往加强防守力量。

许剑霜和刘伯承渊源颇深。他是四川泸州人,1920年9月在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分到川军第2混成旅刘伯承团,因作战勇敢,练兵有方,深受刘伯承器重,迅速擢升至营长。1926年12月,许剑霜参加泸州起义,他竭力拥戴刘伯承为起义军总指挥,经刘伯承、潘自方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许剑霜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几经辗转,在川康边防军任旅长。

红军到会理外围后,刘伯承得知许剑霜在红军前进途中防守,立即写一亲笔信派人送进德昌,追述旧谊,晓以大义,希望不要阻击红军北上抗日,使蒋介石坐收渔人之利。许剑霜见信后,派亲信副官将原信送往西昌川康边防司令刘元璋处,主张给红军让路。刘元璋未置可否,许剑霜当即认定这是“默许”,于16日黄昏,在丰站营、八斗冲一带隘口略示抵抗,即下令撤退。红1军团第一师第一团于17日3时占领德昌。后红军路过西昌,有掉队伤病员200余人被邓廷旅所俘,也经许剑霜说服,被全部释放。

得到许剑霜给红军让路的消息,刘元瑭、刘元琮马上提出严厉处分许剑霜。但刘元璋害怕刘元琮把许剑霜的两团人马吃掉后,接着没准会吞并自己,于是驳斥刘元瑭、刘元琮说:“哪有通敌的人,会把敌人的信送给我?”这样,许剑霜利用刘氏家族间的矛盾,在“借路”给红军后也没有得到处分。

1937年,经中共川南工委介绍,许剑霜恢复组织关系,从事统战和秘密军运工作,并于抗战全面爆发后前往延安。


编辑:曾珂

关键词:刘伯承 刘伯承向川军借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