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启功、谢稚柳、杨仁恺对张旭《古诗四帖》鉴定的不同结论

2016年04月21日 17:15 | 作者:林如 | 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到: 

启功的文史文献考证鉴定方法与其他鉴定家的鉴定方法形成鲜明对比。值得一提的就是启功、谢稚柳、杨仁恺三家对张旭《古诗四帖》的鉴定,以及从而引发的一场真伪辨别的争论。谢稚柳认为《古诗四帖》为唐张旭真迹,并为此著文《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和《宋黄山谷<诸上座帖>与张旭<古诗四帖>》,论证了他的判断。他所凭借的论据是笔法、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谢稚柳以历来对张旭草书的叙说,如杜甫的《张旭草书歌》:“锵锵鸣玉动,落落长松直,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 等对张旭笔法的形容与《古诗四帖》笔势相印证;并从对《古诗四帖》与怀素狂草《自序帖》和颜真卿《刘中使帖》笔势结体的具体比较分析中,证明《古诗四帖》确为张旭所书。谢稚柳反复提到的就是笔法、风格、形式,这非常具体地体现了他以笔墨形式风格分析为主的鉴定方法。


20141108013357798


20128299482963327


2015110118040090


39327253_1


杨仁恺也认定《古诗四帖》是张旭的真迹,他对草书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时代背景作了综合分析考察,从颜真卿的《祭侄稿》、怀素《苦笋帖》、《自叙帖》到五代杨凝式的《神仙起居帖》、北宋人黄庭坚《诸上座》等直接或间接受张旭影响的后代草书家作品真迹进行对照和分析,论证了张旭此卷的特点。他认为:“(颜真卿《祭侄稿》等)所有这些真迹,都与《古诗四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突出之点,就是用笔。……盛唐以后书法之风为之一变,草书始于张旭,正楷定于颜真卿,不仅是风貌有别,而且运笔方法都具有划时代的标志。从盛唐上溯到东晋,运笔有一个普遍的法则,无论是真、行、草、隶的横笔竖画,基本上是方头侧入,自然形成横笔笔锋在上,竖画笔锋在左的状态,以此去考察这一时期的字迹,不致有多大的差误。到了盛唐以后,运笔改用圆头逆入,笔锋居于横竖画的正中,近于篆书笔法。《古诗四帖》是这样,《苦笋帖》、《自叙帖》、《祭侄稿》也莫不是如此。如果硬是不承认这种运笔法则始于张旭,那么颜真卿、怀素新的运笔法又是从何而来?再说《古诗四帖》用圆笔运笔是那样的明显,如锥画沙,无往不收,内擫的笔势,又处处与右军相默契,是亚栖、彦修之辈无从想象的!” (杨仁恺著《杨仁恺书画鉴定集·唐张旭的书风和他的〈古诗四帖〉》,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4月)在此,杨仁恺也提到主要以用笔、风格的特征来判断此卷的真伪,根据经验对某个时代的笔法特征加以概括,多方比较之后得出结论。

启功的鉴定方法同样是旗帜鲜明的——文史考证法,只是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和谢、杨两家截然不同。他对作品的跋文和关于此卷记载的疑点作了详细考证,包括项元汴、丰坊、董其昌等人的跋文,还有《宣和书谱》和王世贞《王弇州四部稿》中所记,启功还特别对董其昌的鉴定提出了质疑。最后他阐述了自己对此帖的一番见解:“这卷字迹本身究竟是什么时候人所写的?算不算张旭真迹?我的回答如下:按古代排列五行方位和颜色,是东方甲乙木,青色;南方丙丁火,赤色;西方庚辛金,白色;北方壬癸水,黑色;中央戊己土,黄色。庾信原句‘北阙临玄水,南宫生绛云’,玄即是黑,绛即是红,北方黑水,南方红云,一一相对。宋真宗自称梦见他的始祖名叫‘玄朗’,命令天下讳这两字,凡‘玄’改为‘元’或‘真’,‘朗’改为‘明’,或缺其点画。这事发表在大中祥符五年十月戊午。见(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七)所见宋人临文所写,除了按照规定改写之外也有改写其他字的,如绍兴御书院所写《千字文》,改‘朗曜’为‘晃曜’,即其一例。这里‘玄水’写作‘丹水’,分明是由于避改,也就不管方位颜色以及南北同红的重复。那么这卷的书写时间,下限不会超过宣和入藏,《宣和书谱》编订的时间;而上限则不会超过大中祥符五年十月戊午。” (启功著《启功丛稿·论文卷》,中华书局,1999年7月,第79、80页)

虽然启功根据“玄水”改“丹水” 所得出的结论遭到了杨仁恺等人的质疑,但对于他的依据,却并没有来自正面的辩驳,它表明启功的立论是不轻率的,有分量的。这样的例子一多,启功的文史考证鉴定方法逐渐得到了许多鉴定家和学者的认可,从而成为当今鉴定学界的一个典型代表。


编辑:陈佳

关键词:启功 谢稚柳 杨仁恺 对张旭《古诗四帖》鉴定 不同结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