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肥乡县互助幸福院急需明确身份

2016年04月26日 16:09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从目前来看,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家庭支持缺失和农村社会福利、公共服务支持不足等多重困境。农村养老如何破题?从2008年开始,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开始建设互助幸福院,探索出了一条互助养老模式。这种模式效果如何?如何完善?日前本报记者赴肥乡县实地采访,探寻——


C2016-04-25zx501_P_1_446_383_1406_1019

微风拂过花香、鸟儿婉转歌唱,4月13下午两点,记者刚到肥乡县前屯村互助幸福院大门,院里就传来爽朗的笑声。刚刚午休后的老人们陆续走出居室,有的聚在一起打牌,有的在门口晒太阳聊天,有的在院子里遛弯,怡然自得。

前屯村互助幸福院占地4亩,一栋二层粉色小楼坐北朝南,二楼栏杆上挂着“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16个醒目的大字,进门处设有无障碍通道,楼前还有一座小亭子,周围花草葱郁,整个院落安静宽敞。

“前屯村互助幸福院是肥乡县首家互助幸福院,是全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开端。您现在看到的是2012年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新院,比2008年建的老院条件好多了。”肥乡县民政局老龄办主任杨振红介绍。

从6个到32个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北省肥乡县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不断增多。“特别是独居老人,没了老伴,子女大都在外打工,他们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势的群体。2006年,前屯村发生了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而无人知晓的事,在村里影响很大。”杨振红说。

2008年,时任前屯村村支书的蔡清洋筹资8万元对村里闲置的小学校舍进行改造和装修,建成了前屯村互助幸福院,当时共有宿舍、厨房、餐厅和储藏间等24间房子,床位25张。

“水、电、暖等日常开支由村集体承担;配套设施和添置日用品费用由县财政给予补贴;没有专职管理员,做饭、打扫卫生等都由老人自己担任,年轻点的、身体好的就多干点,帮助年龄大的、身体差的;老人们只需自带米油醋盐、碗筷瓢盆,每月花费20来块钱就够了。”蔡清洋说,即便如此,最初受“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还是没人愿意来。

81岁的张喜凤老人老伴去世30多年了,一个女儿出嫁了,三个儿子都忙着各自的工作,自己独住一院,生活孤独。“搬到养老院去住,就怕别人笑话儿女不孝顺。蔡支书跟我谈了好几次,说可以试住俩月,我才搬进去了。”

与张喜凤一起首批住进互助幸福院的独居老人共有6位。“我们一起做饭、吃饭、遛弯、打牌、逗乐子,心情好得很。”张喜凤言语中透着满足。

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抱团养老、就地享福。尝到甜头的6位老人当起了义务宣传员,一传十,十传百,这回村里老人都信了,25张床位很快就住满了。

前屯村有人口1510人,60岁以上老人180人,其中,独居老人有45人。“因为床位有限,老人必须满60周岁,无精神病、传染病和其他影响安全生活的疾病,生活能够自理才能入住,而且要和村委会签订协议。”蔡清洋说。

为了满足更多独居老人的养老需求,2012年,在省里下拨的革命老区专项建设经费的支持下,现在的前屯村互助幸福院建成,入住的老人增加到32位。在厨房里,灶台上放着几台电磁炉,旁边有两排柜子,一共32个格子,每人一个,里面放着老人各自的碗筷和做饭用的原料;在餐厅,餐桌、冰箱和存放粮油米面的柜子一应俱全;每间宿舍15平方米左右,一屋两位老人,相互照应。

“还有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老年课堂,全着咧,每天都闲不着!”78岁的王云的老人双腿骨质增生,走路不太方便,在大家的照顾下,她生活得很满足,儿女们很放心。

从2008年前屯村开始探索建立互助幸福院起,肥乡县政府就给予了大力支持。截至目前,互助幸福院已扩展到240家,覆盖了全县265个行政村。“县财政每年给每位老人提供500元水电补贴,过冬取暖费平均每家互助幸福院补贴1.5万元,可以基本保证正常运行。”杨振红说。

幸福院里的幸福事

互助幸福院里没有管理人员,多数院长都是村干部兼任,没有任何报酬。当记者来到后屯村互助幸福院时,该村村主任兼院长闫风堂正在扫院子。“都是我的老哥哥、老嫂子,熟得很,他们最小的都快70岁了,最大的已经93岁,而且都没了老伴,不容易。为他们干点事儿,我心里高兴。”

前屯村互助幸福院78岁的张国荣老人,无儿无女,一直独居,平时靠卖菜为生,后来入住幸福院。一年春节期间,他在卖菜途中摔伤了腿。在他养伤过程中,同屋的张凤山与他非亲非故,却帮他做了40多天的饭,把他感动得老泪纵横。

互助幸福院还有助于在社会上形成敬老、爱老的氛围。“自从有了互助幸福院,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一有空就自愿到幸福院义务劳动,很多单位还和幸福院结成了帮扶对子,定期来看望老人、捐款捐物。”肥乡县民政局副局长杨明刚表示。

“互助幸福院还有助于改善婆媳关系,促进家庭和谐呢!”闫风堂介绍,70多岁的李秋玉老人与儿媳妇关系一直不太好,她住进幸福院,儿媳妇一两个月也不来看一次。在家里,婆媳关系不和,外人一般不知道。可老人住到幸福院里,儿子儿媳妇孝与不孝透明了。儿媳妇听了村里的议论,自知理亏,后来不仅经常来看婆婆,还给老人家送菜、买衣服,不用调解,婆媳俩关系自然好了。

杨振红对记者说,他专门向县法院咨询过,在互助幸福院普遍建立之前,每年全县调节婆媳纠纷超过200起,而2012年以来,这样的纠纷已降至30多起。

村医住进幸福院

在前屯村互助幸福院里的村卫生室,村医郭丽萍正在为吴菊的老人量血压。吴菊的今年76岁,患高血压十几年,平时一直吃药治疗,这两天因为感冒头晕,请郭丽萍诊治。“2013年,为了让老人们足不出院即可接受医疗服务,村委会专门把村卫生室迁建到互助幸福院里。”郭丽萍介绍。

2012年,肥乡县在推进互助幸福院建设时,发现幸福院在运行上存在管理、医疗、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入住老人大都身患疾病,急需便捷的医疗。

“所以县里提出了互助幸福院要与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警务室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幸福+X’模式,让村卫生室‘住进’幸福院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这也是农村医养结合的一项探索。”杨明刚介绍,截至目前,肥乡全县已有30家互助幸福院与村卫生室实现了“联姻”,为全县医养结合打下了基础。

滴、滴、滴……记者正在后屯村互助幸福院采访,一辆救护车停在了门口。住在幸福院里的75岁老人王正荣在医生搀扶下下车。看到她安然归来,幸福院的老姐妹们犹如久别重逢,纷纷上前问候。原来7天前王正荣脑血管病犯了,头晕目眩,走路都困难。拨打了120后,县里的定点医院———长安医院立即派救护车前来急救。“经过输液和服药治疗,好多了。医院管接管送,还有医生陪护,大家放心。”王正荣说。

据了解,为了让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肥乡县医院、中医院及长安医院分别与若干家互助幸福院签订定点服务协议,分片包乡,每两位专家一组,每月至少保证到定点服务的互助幸福院义务巡诊一次,还要定期为老人开设健康课堂,既可以及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降低老人的医疗负担,还能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生与互助幸福院负责人还加入到了微信平台,除了探讨日常工作,哪位老人得了病,还可以及时交流信息,方便治疗和转诊。”杨振红介绍。

互助幸福院呼唤明确身份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助幸福院是在农村养老基础薄弱、居家养老基础彻底改变、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养老模式。

河北省社会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吕红平也表示,中国农村中安土重迁的观念较强,老年人不愿离开农村。肥乡县互助幸福院模式中,农村空巢老人们无需离村就可以相互照料、相互帮扶,符合农村实际情况。

肥乡县互助幸福院也得到了民政部及其他省市区的高度重视。仅2011年以来,就有河南、安徽、山东等11个省份、上百个市县的观摩团前来考察。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的互助幸福院只是村民自治组织,没有法人代表,一直由村委会代管,有了问题责任如何厘定?”蔡清洋还表示,由于没有法人地位,现在在幸福院里安个网线、装部电话都难;有社会人士或者企业想捐赠资金,幸福院也无法接收。

“为了让更多老人住进来,我一直想把幸福院南侧的一排房子改建装修一下,可没有经费啊。”闫风堂说,很多互助幸福院都是由老旧校舍改造而成,需要经常维修,这笔经费也没有着落。

“目前互助幸福院的受惠面还比较窄,仅限于生活能够自理的独居老人,其他老人怎么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蓝还关心互助幸福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现在住进去的老人一旦失能或半失能,有些会离不开幸福院,那些无儿无女的可能无家可回,必须终生住在幸福院;总是让年轻老人为身体不太好的年长老人服务,今后年轻老人不去了怎么办?

“核心还是筹资问题,而肥乡县是河北省贫困县,财力有限,在农村举办互助幸福院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杨振红坦言。

杜鹏认为,肥乡县互助幸福院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农村养老范本,应该充分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升。在筹资方面,除了加强政府投入以外,还应鼓励社会资本和基金会参与进来。

李蓝认为,当务之急是给互助幸福院一个明确的身份定位。民政部应允许村办自助式养老院登记注册,使其具有法人地位,从而享受国家对于民办公益性养老机构建设补贴。

此外,国家应根据各地生活水平差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养老院建设,消除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也让辛劳一生的农村老人安度晚年。

“互助幸福院是农村老人幸福的开始,各方应该形成合力,推动其再上一个台阶,让幸福再多一些。”杨振红如此呼吁。



编辑:赵彦

关键词:肥乡县互助幸福院 农村空巢老人 农村养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