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游春图》背后的救宝传奇

2016年04月28日 09:44 | 作者:张亚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张伯驹变卖家宅为国护宝、购买《游春图》的故事流传已久。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此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更不知道张伯驹直到最后还欠画款30两黄金并未付齐。

值此春意盎然之时,继续探寻展子虔《游春图》流传故事的救宝结局,也颇有一番趣味。


隋展子虔《授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_副本

隋展子虔《授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隋展子虔《游春图》  绢本设色  现藏故宫博物院_副本

隋展子虔《游春图》 绢本设色 现藏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展子虔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并称“顾陆张展”,其仅有藏于台北故宫的《授经图》和藏于北京故宫的《游春图》的两作品存世。

其中,《游春图》自581年问世以来,迄今已有1435年,风风雨雨,辗转流传,几度收归皇宫,又几度流落民间,其流传与收藏的故事,讲述着文物背后的沧桑岁月。

卖宅换画:张伯驹开启救宝传奇

和《游春图》有关的,不仅是一个上至皇家贵胄、下至文人骚客都对其青睐有加的风雅故事,还有一段勇救国宝、“还珠于民”的战乱传奇。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溥仪从伪皇宫仓皇出逃,走时仅带了一些金银首饰和120多件珍贵文物,大批文物不可能带走,都留在长春伪皇宫。

当时伪满洲国军队被叫做“国兵”,他们驻守在“新京”的部队还不知道溥仪已经逃跑,无意中发现一处白色的两层小楼(后来俗称“小白楼”)里的几十口樟木箱,里面全是字画。据了解,这批包括米芾的《苕溪诗》、李公麟的《三马图》等1000多件的字画中,也包括展子虔的《游春图》。

这些“国兵”们开始疯抢这些字画。一张宋画仅二十几个银元,就卖给长春当地的古玩行。1946年初,这些“东北货”开始出现在北平,同时,北平(今北京)、上海、天津的文物商也蜂拥到长春寻宝。

此时,《游春图》已被北平琉璃厂古玩店老板穆蟠忱从长春买回。据说,穆蟠忱找到琉璃厂玉池山房经理马霁川,暗地设法同沪上联系转卖给洋人。当时,有人告知时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美术分会理事长和华北文法学院文哲系教授张伯驹,张伯驹随即找到马霁川,马开价黄金800两。

此时,刚刚以110两黄金收购了范仲淹《道服赞卷》的张伯驹,已无力购买《游春图》。他找到古文字学家于思泊,一起到故宫博物院找院长马衡,建议院方收购此画,一方面又致函北平古玩商会,建议此画不要卖给外国人。

马衡称,故宫当时已无力购买,张伯驹决定先给卖方施加压力,使其不敢轻易卖给洋人。因为,只要画作留在国内,便可从长计议。

于是,他走遍琉璃厂古玩铺子,到处传话:《游春图》属于国宝,此画万万不能出境。很快,《游春图》在个人手中待售的消息传遍北平文化界。迫于舆论压力,马霁川同意由墨宝斋掌柜马宝山作为中间人出面周旋,洽谈《游春图》由张伯驹收购一事。

马宝山被张伯驹的精神所感动,决心全力以赴玉成此事,遂找到自己的挚友、崇古斋老板李卓卿合力疏通,马霁川、穆蟠忱同意要价200两黄金卖出《游春图》,但要港条———因为,当时的港条黄金成色比较好。

200两黄金在当时也绝非小数目;但为了尽快得到《游春图》,张伯驹决定忍痛将自己位于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宅院出售。

这一处宅院,原为李莲英私邸,也是张伯驹最有价值的家产。经过与相邻的辅仁大学几次讨价还价,张伯驹将宅邸以2.1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又将钱换成20条黄金,因不是港条,成色差,凑不够200两。无奈之下,夫人潘素又卖掉了自己的首饰,凑出40两黄金。

据说,当时张伯驹心力交瘁,见夫人踌躇,一下子躺到地上不起来;潘素无奈答应了他,他才从地上起来,拍打拍打身上的土,若无其事地回屋睡去了。

交验之日,在马宝山家,李卓卿请来一位会鉴别黄金成色的人对金条成色进行鉴别,结果只有足金130多两。

张伯驹答应尽快想办法补齐,并由马宝山担保,李卓卿才亲手将《游春图》卷交给张伯驹。后经几次补交,到补足170两黄金时,已是1949年初,北平已和平解放,穆蟠忱、马霁川已无暇顾及旧账,张伯驹才不再补交黄金。

张伯驹买下《游春图》后月余,时任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秘书长的张群来到北平,听闻此事后派人找到张伯驹,告之“愿以500两黄金买下《游春图》”。张复函曰:“伯驹旨在收藏,贵贱不卖,恕君海涵。”


编辑:陈佳

1 2

关键词:《游春图》背后 救宝传奇 张伯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