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游春图》背后的救宝传奇

2016年04月28日 09:44 | 作者:张亚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别样故事:“东北货”的另一个版本

“东北货”《游春图》、北平古董商和张伯驹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

据陈重远所著《古玩谈旧闻》一书披露,“东北货”流散到市面上后,穆蟠忱和马霁川、文珍斋老板冯湛如的徒弟赵志诚一起去长春买货,凭借当地的人脉关系,三人抢到《游春图》。

返程时,他们途经沈阳,到小南门内崇古斋做客。前一年末,穆蟠忱曾在长春购得《道服赞卷》,经李卓卿介绍卖给了琉璃厂论文斋老板靳伯声,李卓卿未取任何中间人酬金;穆为了表示感谢,主动让崇古斋入股《游春图》,于是名画为四家共有,后又因李卓卿一股再分成三股,实际上《游春图》的所有权共属于六家古董商。《游春图》运回北平,一直由穆蟠忱保管。

到了北平,据马宝山口述,他是一手卖两家的经办人,马霁川等人一直没有和张伯驹有过直接的接触。当时六家古董商也没有将《游春图》卖给洋人的打算。李卓卿曾写过“书证材料”证明这一点。马国庆在《长春救宝记》一文中也提到,古董商们冒着封门拍卖家产的巨大风险向银行借三月期高利贷用以长春救宝。

“我不能眼瞧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全毁了呀!咱们都知道这些物件只有在行家手里才保险呐。”马宝山曾说。其实,琉璃厂人是相当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商人,也是文化人,即便在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下,也坚持“只卖国人,不卖洋佬”的原则,避免国宝外流。

当时要将作品卖出去也不容易,于是经过反复磋商,股东们答应以200两黄金的价格成交。1946年抗战刚结束,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弄点钱也不容易,所以张伯驹才会压价成功。

马宝山说,张伯驹凑的170两黄金拿来之后,经鉴定只能折合成130两,张要求先把画拿走,再补齐剩余的70两。马霁川等人信任张伯驹,遂同意。张为人守信,一年多时间七拼八凑弄到40两;后来赶上平津战事吃紧,30两黄金最后也就不了了之。所以,张伯驹买《游春图》真正花了170两黄金,也就是17条金子。

李卓卿亦证实,马霁川没有擅自出售《游春图》的动议和权力,要卖《游春图》,必须经过六家股东共议达成共识后才可进行。

在交易时,“由马宝山为中间人,我为卖方代表”,李卓卿的证言也从侧面说明了张群涉及此画的说法是捕风捉影:《游春图》在北平,一直待在穆蟠忱家中,玉池山房没有存过此画,和玉池山房有裱画生意往来的张群如何看到?仍是未知。

这个故事一直到了1992年,算是到了结尾———时年82岁的李卓卿说:“事儿本身没那么复杂,多大的事儿,要由文人动笔一描述就热闹了。那号买卖很顺当,也很简单。经伙货合资的六家共同商议,由穆蟠忱拍板定价,以200两黄金的价格卖给张伯驹,大家推举我拿着《游春图》去马宝山家同张见面,咱们有中人,有买主和卖主,三人对面,一手钱一手货进行交易。”

捐宝故宫:少得30两何足挂齿

且说张伯驹———他卖掉弓弦胡同宅院后,一家人又搬到早年买下的承泽园住下。尽管买下《游春图》艰辛备尝,但他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将住所更名为“展春园”,自号“游春主人”,自叹“人生如梦,大地皆春,人人皆在梦中,皆在游中,无分尔我,何问主客”。“游春主人”每日在展春园中对自己收藏的书画进行整理编目,定名为《丛碧书画录》。

张伯驹曾言:“不知情者,谓我收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经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

正是源于这样的理念,1952年,张伯驹将《游春图》等作品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兑现了其“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的初衷。

故宫博物院一次接受了张伯驹捐献的陆机《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草书卷等共计22件珍品。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称赞这是难能可贵的爱国之举。1956年,文化部部长茅盾评价张氏夫妇“化私为公,足资楷模”。

1970年,张伯驹在北京见到马宝山,还问当年购画所欠黄金怎么办。马宝山说:“形势变了,对方完了,我也完了,你也完了,这事全完了。”

说完二人相视大笑。为答谢马宝山,潘素又绘山水画一幅相赠。1980年,张伯驹又书嵌名字对联一副赠马宝山,再示谢意:“宝剑只宜酬烈士,山珍合应共饕夫。”

“张伯驹保护了祖国珍贵文化遗产,捐献给国家。我们6家古董商少得30两黄金,何足挂齿。”几十年后,李卓卿如是说。

“予生逢离乱,恨少读书,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有訾笑焉,不悔。多年所聚,蔚然可观,每于明窗净几展卷自怡。退藏天地之大于咫尺之间,应接人物之盛于晷刻之内,陶熔气质,洗涤心胸,是烟云已与我相合矣。”张伯驹曾如是说。

■资料链接:

咫尺千里有雅趣

流传千年《游春图》:敕得宣和六字题

“展子虔画台阁,与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有咫尺千里之趣。”宋徽宗时期编纂的《宣和画谱》中如是评述展子虔的《游春图》;也正是宋徽宗的著录,让《游春图》自北宋以来的流著情况井然有序。

宋徽宗虽然懒于政务,但对《游春图》却颇为上心———他于卷首题写“展子虔游春图”六字,笔势俊逸,意度天成,犹如皇帝钦点状元卷一般,表达了他对《游春图》的喜爱。

约在宋室南迁之际,《游春图》散出,后归南宋贾似道所有,所以其卷上即有贾似道悦生葫芦图书曲脚封字方印。贾似道酷爱收藏,聚敛包括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等在内的法书名画奇珍异宝;贾家被抄没后,所有书画被收入宫廷。

宋亡后,《游春图》经台州流入内府,被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女、鲁国大长公主孛儿只斤·祥哥剌吉收藏。作为中国书画鉴藏史上唯一的女收藏家,鲁国公主对书画极有兴趣,她习文精诗,崇儒重道,使得她的收藏极其丰富。

史载,除《游春图》之外,她还广收法书和涉及山水、花鸟、宗教、车马人物、鱼虫走兽等各类绘画;元代文学家、侍讲学士袁桷曾专门为她编撰《鲁国大长公主图画记》,记录她的收藏品有50多件,其中存世的书画名品18件。

明朝初年,《游春图》再次收归明内府,而后归权臣严嵩所有;万历年间,严嵩父子倒台后,礼部左侍郎的韩世能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收购其大半收藏,拥为己有。韩世能死后,其子未能继承父业,历代书画名迹悉数散出。清初,《游春图》经梁清标、安岐等收藏家之手收归清宫内府,这也是它最后一次进入皇宫。

清代乾隆皇帝对《游春图》亦喜爱有加,一次次欣赏之余即在画作左上部题诗:“柳暗花明雪景霁,如茵陌上草萋萋。王孙底识春游倦,敕得宣和六字题。”“软勒平堤试骕骦,晴丝古柳柳丝长。湖光山色天然句,不用金童负锦囊。”


编辑:陈佳

1 2

关键词:《游春图》背后 救宝传奇 张伯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