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黄佐临客串“李尔王”

2016年04月28日 15:38 | 作者:王炳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中国百年戏剧史上,黄佐临是个光辉的人物。“以赤子之心,不求名不求利,做终生奉献于话剧艺术的真诚艺术家。”这是黄佐临在晚年留下的一句名言。

早年黄佐临

早年黄佐临

其实,黄佐临除了导演才华之外,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黄佐临就因曾在南京客串演出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主角李尔王,惊动四座。

客串“李尔王”

上世纪30年代初,南京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中央大学、汇文女中、市立一中等学校都涌现出学生自发成立的话剧社。排演并演出田汉、洪深、曹禺等人创作的进步话剧或欧美经典名剧。

当时,南京城西有一个带花园的临河洋楼,是中英文化交流协会驻地。楼右侧有一个小礼堂,外形像教堂,来此进行文化交流的英国伦敦市政厅艺术团常有免费演出的音乐剧和歌剧、话剧,虽限于场地小,大多只演出剧目片段,但很受市民,特别是师生们欢迎,往往一票难求。

1932年夏,伦敦市政厅艺术团又应邀来南京,在中英文协小礼堂举行义演。时值暑假,前来领票的各校师生特别多。一周里,几场莎士比亚剧《李尔王》片段演出门票不敷分配,后来只得抽签。不巧的是,英方主要男演员麦高文突生急病,被送往鼓楼教会医院住院治疗。这可怎么办?谁来代替麦高文先生饰演李尔王?在南京的英国侨商及外交人员中没有人能上台表演,这让文协总干事杭立武急坏了。

说来也巧,从天津亚细亚火油公司来南京出差的黄佐临,当时住在英商南京亚细亚火油公司招待所,听英籍同事们说到此事,他胸有成竹地表示:“我演过话剧,或许可以试一试,我恐怕不会让观众们很失望。”接着,他就与英国大使馆的剧团负责人打电话联系,对方当然很高兴,因为他在英国就听说过一个中国留学生黄佐临因表演才华出众而受到过戏剧大师萧伯纳的赞赏。

在山西路中英文协小礼堂公演莎剧《李尔王》那天,观众挤满了小礼堂。前5排座位坐满了驻南京的英、美、法、苏、德、意、日等国的外交官及夫人,他们看得很投入。南京的观众以师生和公务员为主,他们对黄佐临的出演尤感好奇,看到这位气质优雅的中国青年以一口流利的英语作对白或独白(台旁有幻灯机打映出中文词句),和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角色表演,又多了自豪感,掌声更为热烈。观看演出的欧美人士亦对黄佐临赞不绝口。从此,很多南京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其实,黄佐临的表演才华很早就表露了出来,并受到过萧伯纳的指点。

师承萧伯纳

1906年出生于天津一粤商家庭的黄佐临,家境富裕,父母又都有文化修养、喜好戏剧,这对于黄佐临的成长和戏剧底蕴的熏陶大有裨益。

黄佐临1925年赴英国留学,进入伯明翰大学商科学习。但他的兴趣始终在戏剧方面,成为剧场的常客,品味莎士比亚、梅德林克、易卜生等欧洲戏剧名家的经典名作,对莎翁的《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十多部代表作尤为痴迷。他能从历史人文角度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剧情,能以汉语和英语熟练地背诵莎剧中精彩的台词,还尝试过用英语写作小话剧并组织同学们排演。

萧伯纳大师观看了黄佐临创作并参演的《东西》和《中国茶》两剧后,大加称赞,认为黄佐临极有才华,预言他今后将成为中国很有前途的戏剧家和导演,这对于初露锋芒的黄佐临来说当然是极大的鼓励。

主持戏剧社

1935年,黄佐临再赴英国留学,进入剑桥大学文学系攻读,获戏剧文学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在上海主持戏剧社。

抗战爆发后,黄佐临到国立剧专执教,主持话剧导演专业,致力于培养话剧人才。后来,由于蒋介石忙于反共打内战,导致政局动荡、物价飞涨。剧专一部分进步学生酝酿排演根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牛马走》,意在讽刺南京国民党官场的腐败黑暗。黄佐临主动热情地给予指导和支持。市党部派人来校发出威胁,称如果这些学生坚持排演《牛马走》,当局就要抓人并追究校领导的责任。

黄佐临想到已从山西路迁往北平路(今南京市北京西路)41号的中英文化交流协会内有一小礼堂,可用于排演话剧,便出面与对方联系,但对方表示不便借出场地。黄佐临不灰心,他又想到在英国大使馆任文化参赞的剑桥同班同学史蒂夫,便亲往拜访求助。史蒂夫在请示过大使后,表示黄佐临和同学们可以到大使馆斜对面的闲置仓库内排戏,并主动给予一笔赞助,供师生们吃午餐、购置一些演出道具。

经过努力,五幕话剧《牛马走》得以排演,首次半公开的演出也在这大库房里进行。观众以当地居民和中大附中(今南师附中)师生、英商各洋行职员及家属为主,由于椅子太少,几百人都站着观赏演出,不时报以掌声。可惜的是,该剧只演出了两场就告停了。文/王炳毅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黄佐临 客串 李尔王 戏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