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遏制保健品市场乱象需打好监管组合拳

2016年05月12日 10:09 | 作者:晴川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按照国家规定,保健食品的科研经费应占其利润的3%至5%,但很多保健食品企业在科研上的投入不及利润的1%。保健品行业利润可达100%至200%,这已成为行业内部公开的秘密,这也导致了各路厂家更加陷入炒作式营销大战。特别是一些针对老年人开始免费的“健康讲座”不断增多,实际上就是给老年人“洗脑”。保健品的营销策略也从“广而告之”,升级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精准“忽悠”。 (新闻来源:5月11日《新快报》

老人痴迷保健品,除了对畏惧疾病,渴望健康,更多的是精神寂寞,情感出现了空窗期。不法商家的“洗脑”手法一点不高明,就是善打“感情牌”。可以说,每出手一张,都是对老人的一次心理灌蜜。而老人每一次掏口袋的动作,都是孤独感的一次暂时释放,哪怕明知是骗,也心甘情愿。

这是“心病”。心病需要心药治。这心药,就是亲情。这需要子女内心多些惦念,多些责任,而不是总以“忙”、“没时间”让亲情打折。同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间公益组织等,也要有所行动,多做“推销员”,说暖心话,做暖人事,多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老人内心充实了,不再孤单寂寞了,多余的时间被“管起来”了,自然不会将心病全寄托在购买保健品上。但保健品泛滥的罪魁祸首,根本还在于市场监管失灵。

市场本无原罪,但市场秩序需要监管时刻在场。都说孩子和老人的钱最好赚,面对近2亿老人这块诱人的巨型蛋糕,商家岂能不垂涎欲滴,磨刀霍霍,乃至铤而走险?事实上,保健品从生产源头到走向市场末端,理论上每个环节都有质监、药监、卫生、公安、工商等多部门守门,但在现实中,我们还是常常看到推销人员在街头摇唇鼓舌的身影,甚至揣着一些“三无”保健品大模大样地游走在市场边缘。对于非法传销,我们亮起剑来丝毫不手软,但对公然叫卖的走街串户的保健品商贩的监管,却似乎乱了章法。一道道关口轻易失守,保健品黑市成了黑洞,这表明监管与市场还未实现无缝对接,许多监管环节还有千疮百孔可钻。

被寄予厚望的新《食品安全法》已于去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如何让不守市场规则者尝到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法律的滋味,需要做的地方很多,比如执法权限和执法队伍建设问题。去年3月份公安部宣布我国将专设食品药品违法侦查局,打造一支全面覆盖的专业执法队伍,以保证国民舌尖上的安全。这不失为一项治理良策。然而可惜的是,我们到现在也没有看到这支被称为“食药警察”的队伍出现。事实上,我国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并不缺乏组织力量,问题不在于“力不从心”,而是“力不用心”。我国一些领域之所以秩序失范,事故频发,甚至陷入运动式执法怪圈,原因之一就是执法主角习惯于平时缺席。如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将执法者赶出办公室,赶到执法一线,这还得依靠制度、机制发力。

遏制保健品市场乱象是道综合考题,家庭、社会要设法祛除老人心病,管住购买冲动源头;执法部门要扎根市场,深入基层一线;决策者要检视法规制度上的不足,规制和防范官僚惰性……如何打好这一套组合拳,谁的担子都不轻。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保健品市场乱象 监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