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改革流通体制让进口消费品降税惠及百姓

2016年05月12日 11:00 | 作者:黄海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进口消费品要真正惠及中国百姓,不单要降低关税,还需解决制约我国进口消费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外商控制销售渠道、国内自有销售流通渠道缺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近年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已经几次降低了部分进口消费品的关税,百姓好评如潮,普遍认为进口消费品价格也将随之下降。

但是,这只是一厢情愿。国内外的实践经验都证明,降低进口关税有利于促进进口,但进口商品的价格是否能够随之降低,则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制约。几年前我国就降低了厨房炊具和眼镜片的进口关税,但一些名牌刀具和眼镜并没有随之降价,有的反而提价。国外某品牌的进口菜刀售价近千元,指甲刀也贵达600多元。

之所以出现这种“降税不降价”的现象,关键在于绝大部分国外高端品牌在国内的销售渠道均由外商完全控制,定价权也牢牢掌握在外商手中。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重构流通渠道,打破价格垄断。

尽快培育自采自销的大型零售企业集团。目前,国内的大型零售企业特别是百货店大多放弃了商品采购,对包括外商在内的进场经营企业,按照收取“保底租金”加“经营收入提成”的方式获利,由商业经营企业沦为商业地产房东,将进口商品的采购权、定价权、经营权拱手相让。应努力转变经营模式,提高自行采购或买断商品自营的比重,逐步增加对进口消费品价格的话语权。特别要鼓励国内一些既有国际贸易经验和海外采购资源,又在国内拥有大型购物中心的大型贸易集团,直接同国际一线品牌洽谈采购自营业务。

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健康发展。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优化通关流程,鼓励开展跨境电子支付,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通关、仓储、融资等各项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商品体验店等营销平台,多渠道增加消费品进口。由于受语言、风俗等因素影响,目前“海淘”队伍的主体是海外华人、留学生等个体经营户,除了要鼓励“天猫”等电子平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外,还可以支持大型国有外贸企业利用海外机构,开展跨境电商进口。

拓展国内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进口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国内涌现出大量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他们拥有发达畅通的销售网络,快速便利的物流体系,完全可以把小商品批发市场作为载体,为国外三四线品牌的消费品产销企业牵线搭桥,不仅要把批发市场作为进口消费品的集散地,更要在市场经营户中发展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总代理或区域代理商,互利互惠,扩大消费品进口。“义乌-新疆-欧洲”货运专列开通后,义乌小商品市场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完善“平行进口”政策。平行进口是国际上打破外商垄断经营行之有效的做法。目前,上海自贸区已经开始进行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允许进口企业在生产国或第三国购买汽车,进口至自贸区内的指定市场销售。韩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消费品平行进口政策,2014年总结经验教训,发布了《消费品进口结构改善方案》,目的是消除平行进口障碍多、使用率低等问题,打破部分消费品垄断进口现象,降低进口消费品的价格。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化平行进口的通关程序;提高平行进口商品真伪的可信度;建立平行进口与直接进口的共同售后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参与平行进口提供便利。从上海自贸区试点情况看,韩国的这几项措施很有针对性和借鉴性,值得认真研究借鉴。

除此之外,日用消费品品类繁多,易损易腐,目前以进口资本品、中间品为主的进口管理措施很难适应,需要研究制定适应消费品特性的报关通关、检验检疫、标识管理等政策措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的商品走遍全球,当然也应当成为中国市场上的“主角”。我国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独特、人文底蕴深厚,许多商品独具特色,具有成为国际著名品牌的潜力。应把进口消费品同促进国内民族高端品牌发展结合起来,让更多“中国智造”的高端商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也能销往世界。

(作者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流通体制 改革 进口 消费品 降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