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别让千年包浆伤了护宝心

2016年05月13日 09:15 | 作者:秦毅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近日来,由陕西一位摄影师发出的《“洗澡”后的唐陵石人石马以崭新面貌迎客》的网帖引发的风波,最终以其本人在报纸上发出道歉声明而暂告一段落。陕西咸阳市文物主管部门快速反应,说明情况、澄清误会的“危机公关”意识强烈,但声明中“我局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不实信息传播者法律责任的权利”,以及在“责任人”道歉后“发帖引起的不良影响的问题如何处理,还有待双方见面沟通后再决定”的强烈维权意识和责任追究精神,却又让人有一丝不安。类似“千年包浆”这样的专业知识依然横亘在普通群众与文物专业人士之间,如果更多的文物关心者出于“因言获罪”的担忧而对文物的处境及变化皆缄默不语,民间“护宝”热情的挫 伤,最终受伤害的还是田野文物本身。


QQ图片20160513091453


201656134531954


笔者认为,这场风波不应仅仅以给文物部门正名而收场,它应成为民间力量、文物主管部门、专业人士沟通信息、共促文物保护的合作契机,引导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护宝”的义务大军中,而这既需要监督者实事求是、负责任的监督态度,也需要被监督单位面对批评甚至不实指责的宽广胸襟及敢于吸纳合作的魄力。

从法律上讲,胡姓摄影师基于自己错误的主观判断所做的不实报道,的确有损害相关文物部门名誉的嫌疑。但是其并非错在对文物的关心和用微信的方式表达态度,而是错在没有严谨的调查研究、轻率地下了结论,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被批评和被监督者来说,作为政府行政单位,及时发文说明情况,回应社会各界的质疑,可圈可点。但关注点不应仅是自身名誉,而应是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维护和提升的大局,是文物被人们牵肠挂肚的大情感。

应当明确,文物保护是全民的事,积极性需要调动而非打压。一线群众的及时报告和监督,加之专业团队的保护,才能让一处处文物在世人面前展现其最好的状态。对于“千年包浆”这类的专业知识,加大科普力度固然重要,但绝非朝夕间的易事,当务之急是畅通针对文物的报告、询问与回应的渠道,让文物在全民的关注中得到保护的同时,又能在普通群众与文物专业人士的互动中,普及文物知识,更好地让文化遗产为民所享。(秦毅)


编辑:陈佳

关键词:别让千年包浆 伤了护宝心

更多

更多